領受信仰的開始就是聆聽
-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 2022年11月18日
- 讀畢需時 14 分鐘
已更新:2024年12月27日
第610週訓【2014年9月14日】
第一個,領受信仰的開始就是聆聽,第2節提到「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表示提摩太還是聽保羅所講的。未受洗歸主之前,我們以慕道友的身分來教會聆聽傳道人的講道,聽完之後我們對真理就開始有初步的認識。提摩太就是從保羅的口中聽聞了基督信仰的真理,並由其他的見證加以證實、堅定。
比如,牧師在世傳天國福音為主再來預備道路,受到眾教會各樣的汙衊和拆毀之時,我們每一個人曾經各寫了一封信,告訴那些惡性毀謗者――
「我們的牧師對主是何等地至死忠心,是何等地愛我們,是如何地教導培育我們,把我們帶到主面前為主所用。」表示我們相信牧師,支持牧師,成為牧師的薦信。同樣,保羅當年在講道時,他比較資深的同工完全做保羅的薦信。
這些見證人會說:「這些見證是真的,我已經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主了。」意思是自從聽了保羅的見證,發現真的主的生命在他們裡面他們已經找到了主。就像我們自從聽了我們的牧師的傳講,發現真的主的生命在我們裡面,我們以前風聞有 神,如今我們親眼看見了 神;我們已經找到了主。
擔負傳承責任的教師們必須是忠心的人,「忠心」希臘文叫「pistos」,是指相信、可靠、忠心的人。這些人是絕不會向逼迫和錯誤屈膝的,不會順服異端邪說。身為傳道人,心思、意念要集中在主 耶穌的身上,就是遭到任何威脅、危險,都不能迫使他們變心,任何異端邪說也不能引誘他們偏離真道。堅定不移的思想意念和生活模式是他們必備的特質。
我們的牧師就是如此,從曠野禁食回來以後, 神說什麼,牧師就做什麼,主耶穌給牧師的感動,牧師都照著去做,從來不說第二句話。
有位隨軍牧師他訴說了自己第一次上前線的感受,我們都知道,特別在西方國家,兩國交戰一定有隨軍牧師。他說流血、受傷對自己而言都是新的體驗,在一場戰役之後,他看到一具躺臥在地身上穿著蘇格蘭高地裙的士兵的遺體,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主耶穌的一句話:
「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他頓時有這種感受。所以他說,基督徒必須有隨時為主犧牲自己的準備,就像阿兵哥上戰場,隨時準備犧牲。我們的牧師就有如此的犧牲精神。
第四個,要謹守忠誠的誓約。過去,當一個羅馬士兵加入軍隊時,必須按著神聖盟約,向羅馬皇帝宣誓效忠。現在的部隊也有,向國家、領袖宣誓效忠。有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將一位元帥和一位軍官的對話記錄下來:
元帥說:「你們絕對不能撤退,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緊守防線,死守到底。」講完以後,基層軍官回答:「那我們不是全都要死嗎?」元帥補上一句:「沒有錯,這正是我要說的意思。」
為什麼要他們死守,眼看守不住了,為了掩護其他部隊撤退,這個據點是要被犧牲掉的,藉著他們的犧牲,就換得時間和空間。抗戰時有國軍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感人事蹟,他們浴血奮戰抵抗日軍,完成了掩護大部隊轉進的任務。
軍人的最高美德就是至死忠心,基督徒當以基督精兵自居,雖然身處人生各樣的境遇和變化,也必須抱著至死不渝的精神為耶穌基督效忠。我們的牧師正是如此。
講到「很少有反唇相譏的舌戰,像在宗教之間那樣的激烈。」真正的基督徒要明白基督信仰的最高規則就是愛,而不是散佈謠言或惡意中傷的。若碰上彼此意見、觀點相左的話題時,當採取善勸的方式,你因為愛他,不想讓他走入歧途,就當對他善勸。
將基督的大愛融入,避免造成反目成仇的狀況發生。若沒有愛,自然就會變成惡意攻擊,彼此反目成仇。牧師在世時,眾教會也是如此,甚至派人到我們教會臥底,重傷我們的牧師和體系,那種做法簡直是小人行徑,讓人難過、不恥。
但面對任何這樣惡性中傷的行徑,我們的牧師在他有生之年都一再地以愛善勸。牧師在主裡的愛心及一切典範真的非常令我們敬佩、懷念和不捨!
第611週訓【2014年9月21日】
尼祿王親自策劃焚燒羅馬城,有人看見他,因為他從皇宮的高塔上觀望火勢,並且宣稱自己被火焰的可愛,還有火的花朵給迷住了。可憐的老百姓在那邊被火燒,他還拍手叫好說:「好美啊!」真的是腦袋瓜有問題,這是魔鬼入心了。
正當火勢快要熄滅時,有人看到尼祿王的手下們,拿起火把再度將火點燃起來,不但沒有去救火,還火上加油助長火勢,所以大火燒了6天7夜(現在電腦軟體有一套燒烤CD的軟體名叫「Nero」尼祿,其靈感想來應該是出自這個典故)。
有人說暴君尼祿王熱愛建築,熱愛建築跟這個有什麼關係呢?他是故意縱火把羅馬城整個燒掉,然後意圖再重建。真是發神經,要重蓋用意是很好,但做法上實在是很不可取,要把都市更新的話,要有規劃的一個地方、一個地方來重建,哪有說一夜之間把全城都燒掉的呢?
人要往哪邊去?現在流行都市更新,把一區幾十年的老屋拆除後重新規劃賦予新氣象。早在尼祿王時就開始了,他大概是都市更新的第一人,只可惜手法太殘忍。
他想從廢墟裡重建,把羅馬重建成美輪美奐的一個城市,不管這個謠言是真是假,有一件事我們是肯定的,窮困悲慘的羅馬居民,認為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災難,是尼祿王一手造成的人禍,這是不可推諉的責任,是尼祿王他所犯下的一個滔天罪行。
尼祿王做了這件事情之後怎麼辦呢?當時羅馬政府能做的就是尋找一個代罪羔羊。我們來看一段羅馬史學家做的一個記錄。
有個歷史學家叫塔西圖,他講述這個事件的經過,他說:「雖然盡了一切人的力量,皇帝也花費了鉅資準備了許多奢侈禮物,並向諸神獻上贖罪祭,仍舊無法去除人們心中的不安,因為這次大火是奉命而行燒出來的。於是尼祿王為了脫離罪,便歸咎予平常被群眾憎恨的基督徒身上,並用最殘酷的刑罰對付他們。」
歷史學家都這麼寫,所以很顯然,當時民眾對基督徒的印象不好,為什麼會不好?剛講過是猶太人放出了謠言,猶太人造謠、中傷基督徒。羅馬人的信仰本來跟基督徒就不一樣,受了猶太人的煽動之後,開始對基督徒有一些偏見。就跟牧師在世時一樣,受到媒體和一些傳道人的惡意中傷,眾教會對我們體系產生了偏見。往往不明究理,就莫名其妙的跟著譭謗。
那時基督徒受到猶太人的譭謗,羅馬人也跟著以訛傳訛。這些都是很有影響力的猶太人,惡意中傷所造成的結果,平常被群眾所排斥和誤解的基督徒,更是被加上縱火焚燒羅馬城的罪名,平常都很不喜歡了,(啊!是他們放火燒的),火燒後更是討厭了,真的是好無辜。
保羅是基督教會的首領、領導人,所以陰謀陷害者就把這個罪名冠在保羅身上,說他是聚眾滋事,帶頭燒羅馬城的人。這個就慘了,面對這種最高執政掌權者嫁禍指控,保羅還能說什麼?只有徒嘆奈何了。
但他還是很勇敢的面對一切的逼迫和試煉,因為他已經做好隨時為主殉道的準備。他知道在焚城以後,自己不可能獲得釋放,只怕再也走不出羅馬城了。然而他並沒有沮喪或失望,他心中有兩個偉大的理念:
第9節:「我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然而 神的道卻不被捆綁。」第一個,他深知雖然自己受到捆綁,但 神的道絕對不會受到捆綁。我舉個例子,有一位蘇格蘭的宗教改革先鋒,他的信仰和國王理念不同,就跟一些信徒們出來從事宗教上的改革,這位宗教改革的先鋒叫做安德列.米維爾。
有一天國王召見他,國王好像年紀還很小,可能是國王的叔叔(攝政王)召見他。一見面就狠狠的斥責他,因為他的立論都是比較新的看見,說:「這個國家除非有六、七個像你這樣的人被吊死,或被逐出國外,否則便永無寧日。」就是說你們這幾個人,在我們國家搗蛋,你們這幾個人如果被吊死或被驅逐出去,我們國家就天下太平了。結果這位宗教改革家怎麼跟他回話呢?
他說:「先生,(沒有稱呼他為國王或公爵之類的),你用這話去嚇你的臣子或許有用,嚇嚇你的部下也或許有用。但對我而言,我的身體在空中,或在地上腐朽都是沒有差別的。全地都是屬於主的,行正道的國家才是我的祖國。
我的一生雖然尚未到一半,為了討 神的歡喜,我已經準備好隨時獻上。我在自己的國內已經住了十年,並且要繼續生活下去,你們無權柄把 神的真理處以絞刑,或是將它驅逐出境,願榮耀歸給 神!」
他敢跟國王這樣的講話,夠有勇氣吧!意思是說――人無權柄把 神的真理處以絞刑,或是把真理驅逐出境。 神的真理就是真理,用人為的方式去做一些破壞的動作是枉然的。說這話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你想想看,講這番話頂嘴按常態會不會被砍頭?一定是會被砍頭或是處以絞刑。他話講出去了,國王還真的是啞口無言,也不敢對他動手。
由此看來,屬世的權勢可以放逐一個人,卻無法放逐 神的真理。你可以把人趕出去,真理你趕得掉嗎?可以囚禁一個人,然而卻不能囚禁他所傳的道。
保羅有信心肯定,羅馬政府絕對找不到一個能囚禁基督信仰的監獄。你可以把我保羅關在這邊,但你不可以把基督信仰關起來。人無法扼殺那不朽的真理,歷史可以證明,如果人的力量可以消滅基督教會的話,它早就滅亡了,不是嗎?現在已經過了二千多年,如果用人的力量可以消滅的話,基督教會早就沒有了,早就不存在了。
事實證明――逼迫越大, 神的作為越大,日子如何,力量就如何。
說到這裡很自然地就想到了我們的牧師,因為牧師在世時他的處境、心志和為主至死忠心、堅信不移、義無反顧、奮戰到底的精神和保羅實在是太像了。
保羅知道他所經歷的事,其結果必然對別人有幫助。保羅受苦,不管從過去出來旅行佈道,一直到羅馬被關,哪怕是殉道,他覺得自己所經歷的這些事情,其結果都是對別人有幫助的,他確信是這樣子。
他說他的受苦不是沒有目的,也不是沒有益處的。從過去到現在,殉道者的血變成了教會生長的種子,那把基督徒燒死的柴堆,卻成了永遠不滅的榮耀火炬。
注意,基督徒有很多被燒死殉道,柴堆一直在燒,卻變成一個榮耀的火炬,代表基督教會的信仰傳承是生生不息,愈燒愈旺的。
切記,我們的受苦,只是分擔了基督十架、重擔,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已;我們所受的苦才一點點而已,我們來服事 神,服事主,其實只是盡了自己小小的一點責任罷了,沒有什麼好自我膨脹,自我感覺良好的,我們只承擔了一點點,付出了一些些,所以保羅就這樣提醒我們。
今天我保羅再苦,哪怕我殉道了,我所付出的也是一點點而已,保羅這麼的謙虛,我們的牧師也是如此。他們不啻是我們的學習榜樣。感謝主!
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我們就看到這邊,我們一起低頭來禱告:
慈愛的父 神,救主耶穌基督,聖靈保惠師,孩子們滿心感謝讚美祢的恩典,主啊!謝謝祢,今天禮拜六又是孩子們讀經的時間,在這一個禮拜當中,孩子們在屬世的事上,若有一些沒有辦法行在祢的旨意當中,是軟弱的,求主能夠饒恕、赦免。 通過今天禮拜六的禱告會以及讀經,讓孩子們再一次能夠從祢那邊吸收寶貴的靈糧,讓孩子們的軟弱、靈性得以能夠剛強起來,主啊!謝謝祢。 惟願孩子們也能夠學習過去使徒保羅,還有牧師在世時,他們服事祢剛強的心,像一個勇敢的基督精兵,像一個守紀律的運動員,還有像一個辛勤、勞苦,忍耐等候豐收的農夫。 保守孩子們在做聖工上也能學習他們的榜樣,不管是大事小事,孩子們知道我們所付出的是極為微小。主啊!謝謝祢與孩子們同在,賜孩子們如此寶貴的靈糧,我們這樣禱告、感謝,奉靠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牧師在這裡也講到,他所寫的十幾本書,完全是透過聖靈的感動。牧師也說過這不是他所能寫的,若不是來自聖靈,他能寫出這些書嗎?如果在神學院,這十幾本書只要其中一本就可以當成是博士論文了。
牧師在世時一直都馬不停蹄的工作,非常忙碌,一個禮拜至少有九次的聚會,北、中、南這樣來回的跑。幾乎沒有準備講道的時間,連睡眠都很少,更別說講道的準備了。牧師講道完全是來自聖靈的恩膏;他只要是帶著一本聖經,站在講臺上,聖靈的話語就源源不絕而來,一講就滔滔不絕,連講幾個小時也講不完。
這就叫做先知講道的恩賜。其他教會牧師講道要預備講章,這是人為的講道;而我們的牧師是由聖靈親自恩膏,完全是先知講道,牧師真的是有來自聖靈的恩膏。這是不可否認的,感謝主!
我們何其有幸來到神之子體系,來接受我們的牧師使徒性先知級的帶領。千萬記得不要軟弱,堅持到底的人有福了。
第613週訓【2014年10月5日】
保羅勉勵教會的領導者要真心愛主、愛 神,和真心愛主、愛 神的主內肢體之間要有好的互動。在互動中找到力量跟喜樂,共同來追求各樣的美德。彼此有愛的互動,每一個人都能夠走得正,把不好的行為矯正;每一個人都能夠把自己最好的長處展現出來,應該是要這個樣子。
美德包括哪些呢?
第22節:「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這些都是美德。
第一個:公義。
公義是指在任何事上,不管是服事以及凡事上,都能夠講求給人以及給 神所應得的。怎麼樣去服事人、怎麼樣去服事 神,一切都能按著 神的真理來做,這個就是公義。
第二個:信德。
信靠 神而具有忠誠可靠。信靠 神以後自然就對 神有忠心,然後對人也是很忠心,也很可靠;交給他做的事也是能夠如期的完成。這個是信德。
第三個:仁愛。
無論別人怎樣對他都堅決的用至善去對別人。不管人家怎麼對他好或對他壞,他還是對人家很好。這種人很難找,因為別人會覺得他是不是「頭殼」壞了?他對你那麼差,你怎麼還對他那麼好?如果每個人都能夠這樣的話,便能夠剷除一切苦毒報復的念頭。
當然有這種思維的人可能也不多,真的是提醒我們還要多多的磨練。就是無論別人怎麼樣對待我們,我們還是要對他好,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對人家好,就宛如把炭火堆在他頭上。」要有這種心態。這樣才能夠把苦毒還有報復的念頭消滅掉。
第四個:和平。
和平是跟 神和人建立愛心的一個團契。能夠愛 神也能夠愛人如己,那這個世上便能夠變得和諧太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愛 神、愛人如己,那不是天下太平嗎?還有什麼不能愛的?我愛你,你愛我,彼此相愛就會天下太平,真的是這個樣子。但是畢竟是人,好像比較難。
第23節:「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
棄絕愚拙無學問的辯論,是說基督徒不要參加一些無意義的辯論。現在的基督徒所談論的,幾乎只是生活上一些瑣碎的事,當然也有生命比較美的基督徒,他們會談一些跟生命、教義、信仰有關的議題,比較追求的還是會有。
但大部分好像停留在生活的瑣碎事上。重要的有關信仰方面的議題,卻經常被擺在一邊,只有禮拜六、禮拜天是當基督徒,禮拜一到禮拜五,就變成了無信仰的外邦人。
尤其是教會的領導者要特別注意,要避免陷入那毫無意義的爭辯中,特別要小心自己的言行。保羅提醒提摩太要注意。因為你是帶頭的,否則會上樑不正、下樑歪。你帶頭去跟人家講一些有的沒有的,做一些無意義的辯論,當然上行下效,就會有不良的後果。
所以應該要為基督的真理和教會的體統之爭而努力。當初牧師就是這樣子,為基督的真理還有教會的體統等等來努力。不可涉入與聖工無關的世俗雜務,而耽誤了教會聖工的推動;原則上教會還不能開幼稚園,牧師以前講過;要經營可以,但是,不是傳道人本身出面,可以委外經營或是怎麼樣。
第24~25節:「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地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解那抵擋的人;或者 神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
教會領導者必須要以和氣待人。不只是領導者,也包括教會所有弟兄、姊妹都應該要這樣做。就算是必須做出批評、指出某人錯誤時,也是要溫和以對,不可以用傷害他人的強烈語氣給予嚴厲的指責。
要能夠善於教導人,不只是自己明白真理,還要將真理傳給別人。善於教導,溫溫和和的待眾人。不只是用話去傳講真理,更是要在生活行為當中把基督的榮光彰顯出來,成為眾肢體們學習的榜樣。這教訓不光是給傳道人,也是給每一位基督徒的,大家都要這樣子。
又講到忍耐。當受到屈辱時,更要以忍耐來因應。要忍耐,要像誰一樣?要像主耶穌一樣。主耶穌當年怎麼樣?主耶穌當年甘願受侮辱、受傷害、謾駡還有被蔑視,都不要生氣,要溫柔。誰不會生氣?沒有生過氣的人請舉手(呵呵),沒有人舉手,看來好像不可能有這種人。
我們都知道以上所列的種種美德――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我們的牧師都一一具備了,所以牧師真的非常讓我們懷念。
容易生氣好不好?容易生氣、容易發怒是許多人的通病,但我們常常會聽人家說我脾氣不好,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說他容易生氣,我們要小心喔,那麼,脾氣不好,這是不是生氣的理由啊?不是,脾氣不好並不是生氣的理由,應該是自己修養不好才對。
以前不是聽說有個傳道人脾氣不好嗎?以前有很多大名牧脾氣都不很好,翻譯翻得不好,當場臭駡一頓把他換下去。或許他有理由生氣,但他忘了要學習主耶穌柔和謙卑的一個樣式。他或許傳道很有一套,頭頭是道,但表現出來卻不是這個樣子。
很奇怪,有一些人天生比較會惹人生氣,有一些人天生很容易被激怒;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要用溫柔去對待他們。有的人沒有用溫柔去對他們,結果就被 神提醒了。要怎麼樣用溫柔待他們呢?有人做個比喻,就好像是外科醫生的手能夠正確的找到病患的病灶所在。
比如說哪裡不舒服長什麼,要開刀,開刀會不會很痛?當然會很痛,所以要打麻藥止痛。動手術時,儘量避免讓患者受到不必要的痛楚。像拔牙一樣,如果兩個醫生,一個拔牙不痛,一個拔牙很痛,你要找誰?當然找那個不痛的,對不對?
我以前曾講過,國中時的一個工藝老師,其實他是牙醫師,聽說他拔牙很痛,所以弄到後來開業開不成,就到國中去當老師,教工藝。在當年他還算是學問不錯的,那個時候(日據時代)能夠當牙醫的不多。不管是當外科醫生開刀,還是當牙醫拔牙時,手要輕巧,讓病患不覺得疼痛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們在勸勉人時,也是要這個樣子,這是最高端的,俗話說罵人要不帶髒字,勸人不會讓對方覺得很受傷,這樣才是好的。要藉者愛,而不是用力捶打,要用愛使人順服真理。如果用「你不信,我就揍你!」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