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不要因只想被愛就不肯從原生家庭的傷害中走出來

已更新:2024年5月6日

  師母按:首先謝謝珊瑚姊妹在分享中都一直提到她對牧師的感恩和懷念,並在百忙中總是使命必達地如期交稿,真的她已經全力以赴地完成了她的任務,她等於是寫了一篇追思牧師的文章,時間實在已經不夠用,她真的不必再寫追思文了;她那滿滿的真誠、溫暖和熱忱足足讓牧師、師母及全體系都充分感受到了,這已經足夠了。

  當珊瑚姊妹在電話中跟師母分享了她《The Tools:五大工具》的閱讀心得之後,師母請她寫成文字,並在此次感言中刊出。今將師母的用意說明如下――

 

一、有許多知識早在信主之前就應該知道了

 

  「有許多知識,早在還沒信主以前本來就應該知道的,只要是與聖經真理不相違背的道理,只要是正面、積極,不違背  神,對我們有幫助,使我們更明白  神的真理,使我們更能做聖工的都是美好的。   我們不能連外邦人都非常清楚明白的基本常識或知識,我們都一無所知,總不能真的變成『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參路十六:8】那我們怎麼榮  神益人討主喜悅呢?」

 

二、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友直友諒友多聞

 

  每當珊瑚姊妹在電話中與師母交通,提到她的讀書感想之時,師母都會請她寫成文字,與大家分享。因為大家都很忙,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同一本書,若大家把自己看的書分享出來,我們就會收到加乘的效果,例如:一百人各看一本,之後分享出來,就好像每一個人都看了一百本書一樣。

 

  牧師生前一再地告訴我們――聖經多處提到悟性兩字,  神非常直接非常鮮明的旨意、用意和提醒如下――

  「求祢賜我悟性,我便遵守祢的律法,且要一心遵守。」【詩一一九:34】

  「求祢賜我悟性,可以學習祢的命令!」【詩一一九:73】

  「求祢賜我悟性,使我得知祢的法度。」【詩一一九:125】

  「求祢賜我悟性,我就活了。」【詩一一九:144】

  「照祢的話賜我悟性。」【詩一一九:169】

 

  「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 神的旨意;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地多知道 神;照祂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好叫你們凡事歡歡喜喜地忍耐寬容;又感謝父,叫我們能與眾聖徒在光明中同得基業。」【西一:9~12】

  「我願意你們曉得,我為你們和老底嘉人,並一切沒有與我親自見面的人,是何等地盡心竭力;要叫他們的心得安慰,因愛心互相聯絡,以致豐豐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使他們真知 神的奧祕,就是基督;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祂裡面藏著。」【西二:1~3】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從  神而來的悟性(聰明智慧),如果沒有蒙  神施恩憐憫賜給我們悟性,我們不但對屬世的事一無所知,我們對屬靈的事也會一無所知。

 

  會因不知何為  神的旨意而對不起主,會不蒙  神喜悅,會不認識  神,後果可想而知。

 

  「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年日,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九十:12】

  「人在尊貴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類一樣。」【詩四十九:20】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從  神而來的聰明智慧(悟性),我們就不知如何屬算自己的日子,就不知感恩,將如不知醒悟的畜類,天天渾渾噩噩、醉生夢死地虛度光陰。總之,牧師生前一再地告訴我們千萬不可因悟性缺乏,過著非人的日子而不自覺。

 

  牧師一再地教導我們――思想意念是屬於悟性的區塊,而思想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言語,言語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很顯然地人若不肯說服自己去改變自己負面的思想,連  神都拿你沒辦法。

  不要誤以為自己的思想一定會從善如流,一定會迎向光明;自從始祖犯罪之後,罪就入了人心,人心比萬物都詭詐,惡到極處,人性通鬼性,而魔鬼又專門「攻擊人的思想,霸佔人的時間」,偏偏魔鬼所給的負面思想跟人悟性的負面思想是一拍即合的,所以人要把自己的負面思想,變成正面思想是要很費力的。但必須如此行;但人往往不肯如此行。

 

三、看任何資料都要從屬靈的角度切入

 

  不要誤以為基督徒所寫的書就都是對的,裡面往往充斥著各樣的錯謬和毒酵;也不要誤以為非基督徒所寫的書就都是錯的,連看都不能看。只要與聖經的教導吻合,有助於我們說服自己迎向光明,向著主所定的標竿直跑,我們就不可因人廢言,或因噎廢食。

 

  《The Tools:五大工具》的作者很可惜並不認識真  神,但就像許多心理治療師那樣,他們所使用的方法,若再配合從  神而來的幫助是大有療效的。

  師母深知這五大工具與聖經教導是吻合的,也是我們一直在傳遞的信息。

  書中所提供的第一個工具「逆轉渴望、迎向光明」就是我們常講的――向黑暗權勢宣告,我們已經靠主得勝;不要怕,只要信;不看環境、不看自己、不看人,完全定睛在主身上,有主同在笑看風浪。   凡事正面思考、並積極面對,不要逃避問題,要勇敢地出來解決問題,包括凡事都要當面說清楚講明白在內,也就是叫人要對付總傾向「逃避痛苦」,總傾向在自以為「舒適的安全區」躲藏的人性。   真的要解決生命中許許多多根本無從逃避的痛苦,只有一條路,就是面對它,通過它!若一昧的逃避痛苦,找盡理由和藉口停留在「舒適區」,人生就會停滯不前。   這表示無論屬世或屬靈上你都還停留在瓦器的階段,你總是處在易碎、易怒、易不安、易徬徨無助、易無奈掙扎的自我糾葛中,總是處在「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的軟弱中,無法脫離吃奶的階段,無法為主所用。   書中所提的第二個工具:「與愛聯結,走出迷宮」,就是我們常講的――不要心懷不平,不要陷在自己所設的網羅裡,不肯自拔。在主裡要彼此確實相愛,看別人比自己強,彼此饒恕,彼此體恤,不計算人家的惡,一心尋求和睦。   書中所提的第三個工具:「接納影子,坦然表達自己」就是我們常講的――「內在醫治」求主光照,求主鑒察我們,看我們有什麼隱而未現的沒有。這隱而未現的不是單指過犯,包括一切隱而未現的,諸如:傷害、糾葛、老我、隱情、人性的黑暗面之類的。不但要一一面對,還要求主將這一切負面的東西從我們的生命中完全除去。讓我們得釋放、得自由,重擔皆脫落。舊事已過成為一個新造的人。   書中所提的第四個工具:「感恩之流,消除憂慮」,就是我們常講的――天天數算主恩!凡事喜樂!凡事讚美!   書中所提的第五個工具:「臨終意識(危機、意志力)」就是我們常講的――「把每一場服事都當作是最後一場服事」、「珍惜並把握  神所賜的時間、環境和機會」。持之以恆、努力不懈向著主所定的標竿直跑。

 

  師母不是說珊瑚姊妹看了這本書之後人生有進一步的逆轉勝,所以師母就大力的推崇這本書,而是很想告訴神之子體系眾兒女,聖經是「人類的使用指南」一切都已經寫在聖經裡,我們所信的  神是一切能力、智慧的源頭,是一切問題的答案,人類若要解決一切疑難雜症,基督就是答案,在主裡一切都明瞭。

  師母常說,無神論者科學掛帥,但研究了半天,都一再地得到一個不變的結果――他們越想證明人類是很不得了的,但他們卻不知道他們至終都在證明  神是何等偉大!祂的大能和神性是何等高深莫測。

  例如:世人利用分別善惡果的智慧,以科學合成,擅用不當人工添加劑製造有害人體的垃圾食物,甚至不能吃的黑心食物,後來被另一主張的人以科學的方法揭穿,兩者較力的結果回到原點,聖經早就告訴了人類該吃什麼食物,而科學一再地證明,原來  神會如此規定――何者該吃,何者不該吃,原來是完全合乎科學的。

 

  例如:為何聖經不主張吃內臟,因內臟含過多的膽固醇。聖經不主張吃的食物,今日科學證明真的對人體有害無益;而聖經規定可以吃的食物,原來是今日科學證明對人體有益的健康飲食。在人類一無所知,不知科學為何物之時,  神已經給了我們一本人類的使用指南――聖經

 

  我們的牧師生前沒看什麼心理治療之類的書,但他已經就把「一切人類使用指南」都教導清楚了,包括要如何面對傷害,如何求  神賜下「內在醫治」。牧師不但教導了,牧師也多次奉主名,求  神親自帶領有需要的弟兄姊妹,經由聖靈作了深層的內在醫治。

 

  我們的牧師作一切服事都與任何心理治療的書無關,但卻與聖經有直接關係,  神就是如此地藉著牧師一一教導了我們,並按著 神所賜的恩賜和方法,讓  神藉著他的服事,使人得釋放。

  當珊瑚姊妹跟師母分享了她的讀書心得,師母很高興她能分享出來,一方面因為她提供的內容本身見證了聖經;一方面師母深知經過分享之後,她可以得到更進一步的醫治。我們也可以因此而更加了解她,因更加了解而更能彼此守望代禱,分享真的非常有療效。

 

  在牧師服事的個案中,當時已經得釋放,後來又意志消沉的大有人在,除了當事人沒有持之以恆,沒有天天穿戴聖靈的全副軍裝,謹慎自守、儆醒禱告之外,其他原因師母會寫在後面。

  希望看了《正視原生家庭傷害篇》之後,大家都能蒙受  神極大的施恩憐憫,聖靈正在你身上動工,把成長過程的傷害一一治療。或先前已蒙受了此恩典正準備一起來為主作見證。

  不要忽視兒時所受的傷害,珊瑚姊妹以前也不知道她兒時所受的傷害會帶給她那麼沉慟的暗影,若不是  神格外的憐憫,她也不知道她已經被傷得那麼嚴重。坊間有許多療癒性的書籍,都一致指出――

  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害,若不處理就算到了5、60歲還是會被其陰影所轄制,人往往到了5、60歲還得用心面對4、5歲之時所受的傷害才行,否則終其一生都會被其傷害所吞噬,卻不知自己為何會如此不安和易碎直覺得好像有個區塊是碰不得的?!

 

誠如2012年10月6日禮拜六,以讚教師查經時之所言:

  「有生命的基督徒最起碼應該是恐懼戰兢做成得救的工夫,窮其一生都非常敬畏  神,並以戒慎、惶恐、唯恐有誤的心來服事  神;凡所行的事都不發怨言,不起爭論;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  神無瑕疵的兒女;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以信心為供獻的祭物;巴不得能離世與主永遠在一起,每想到此就滿心歡喜快樂。保羅如此,我們的牧師也是如此。」

 

  但我們卻正好相反。我們當中多人常常大發怨言、起爭論、嫉妒分爭、爭競比較、彼此不解怨。按理我們在神之子體系接受  神藉著牧師全備真理的教導,得到與  神相通的管道,成為蒙了光照、嚐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 並嚐過 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參來六:4~5】

 

神藉著牧師所教導的十大準則綱要――

 

  1. 捨己、順服、下寶座,治死老我到流血的地步,達到成全完備、毫無缺欠、完全聖潔、無有瑕疵,成為金器。   2. 把握時間、環境和機會:牧師不但把握了時間、環境和機會,他還製造了許多時間、環境和機會,讓我們得著操練和造就,服事  神。   3. 不要看環境、不要看自己、不要看人。   4. 為主受苦原是美事,受患難是預定的。   5. 這至輕至暫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那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6.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   7. 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凡事感謝、讚美  神。   8. 為大的要當佣人,為首的要當僕人,至死忠心,為主所用。   9. 以基督的心為心,以天父的事為念。事無大小,凡事禱告求問  神,完全遵行天父的旨意。   10. 彼此切實相愛,為主基督再來預備道路。

 

  按理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理應成了生命,深扎在心,並竭力遵行。

 

  擁有歷世歷代最頂尖屬靈資產,嚐盡天恩和  神善道滋味,與聖靈有分,深知來世權能,與主做王各樣奧秘真理的神之子體系眾兒女,理應在溫馨中有責任,在幸福中有使命;在親情中有執掌,在陶醉中有任務;在釋放中有擔當,在嚴肅中有感恩;在艱困誹謗中有喜樂,在壓力拆毀中有剛強;在攻擊誣告中有信心,在羞辱誣衊中有盼望;在逼迫辱罵中有榮耀,在爭戰危難中有毅力;在踐踏褻瀆中有力量,隨時隨處感謝讚美主!在主愛中彼此切實相愛,不離不棄、刻骨銘心地緊密相結連。為主再來預備道路。

 

  但是至今有人已經來神之子體系一、二十年,但全體系能活出以上各項準則的人卻絕無僅有。  神藉著牧師給了我們如此多的時間、環境、機會和舐犢情深、無怨無悔的愛,加上大家都有與  神相通的管道,按理應該早就靠主脫離了卑賤的老我,已經成為聖潔合乎主用了,但事實正好相反。

  如今大家好不容易才剛開始要鼓起勇氣試著學習如何當面說清楚講明白,試著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老我,其主要原因是大家幾乎都忽視了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所以師母才會花那麼多篇幅呼籲大家正視原生家庭的傷害,及其傷害所造成的負能量。

 

  以前連珊瑚姊妹都沒想到兒時的傷害會跟著她那麼多年。前文所列舉的另一位姊妹也沒想到兒時的傷害會影響她如此的深。師母很擔心在神之子體系這兩個個案只是冰山的一角,因為每一個人都必須像她們那樣――當她們很幸運地蒙  神光照,開始正視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害,信仰之路才豁然開朗,傷痛才逐步被療癒。

  師母希望今後會有更多的肢體能同蒙此恩惠,否則屬靈的身量會因人格扭曲而無法長大,總是在節骨眼會因沒有安全感、沒有信心,而自艾自憐、自義、自大、自閉,甚至自暴自棄、怨天尤人、暴力傷人、殺人放火,做出非常荒腔走板、非常不優;甚至非常劣質的惡事。


  不是  神沒有能力,在  神凡事都能。師母擔心的是大家寧願躲在「舒適區」也不肯按著  神的方式來長大,否則要得到  神的內在醫治並不難,只要我們――

  一、放棄要別人盡義務的權利   二、放棄不饒恕的權利   三、若你有所虧欠,也要請對方原諒你

    如此行就會得釋放、得自由。

 

  牧師以前常說:「  神要恩待誰就恩待誰,  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但  神有  神的揀選,  神不偏待人。」意思是――蒙  神恩待有蒙  神恩待的條件,那就是你要有唯願的心,你要肯謙卑受教、不恥下問、願意走屬靈的道路,到目前為止珊瑚姊妹和那一位姊妹就吻合了這個條件,所以  神就恩待了他們。

 

  師母感受到牧師回天家步入第四年之時,  神開始了另一階段的工作,今後相信會有更多的人一天比一天長大了。師母再重述――要成長就要有唯願的心正視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害,不要再逃避了!

 

  以前文個案為例,他可以一直埋怨父母而心門緊閉,不容任何人事物來攻破他的思想營壘。因如此行可以找到對自己的行為不用負責任的絕佳藉口。

  而這怪罪諉過的藉口他還非常想擁有,這心態使他不肯去面對問題,因為一旦面對了他就得為自己的一切軟弱和不足負責任了,那他就沒戲唱了,他選擇的人生之道是承襲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之後,彼此怪罪,就誤以為自己無罪的負面模式中,走他叛逆的路線。幸好個案沒有如此行。

 

  珊瑚姊妹也可以一直活在兒時被同學欺負、冤枉、苦待的暗影中,躲在自艾、自憐,甚至自義、自大的保護色中,過著憤世嫉俗、替天行道的日子。

  那位姊妹也可以一直活在極度失去溫暖、沒有安全感、受盡委屈的兒時暗影中,繼續過她獨來獨往、只想封閉自己,不想與人多言、很酷、很瀟灑、很幹練、很鮮明、很俐落的人生,理性、知性發揮的很好,立志以屬靈的服事為重,但就是寧願躲在受傷的牢籠裡,好使自己有不理人、不沾邊的自由,繼續過著她愛服事就猛服事,愛安靜就遠離人群之獨行俠人生。

 

  所幸她們都沒有如此,她們都願意面對自己的傷害,不想躲在傷害中自艾、自憐、自義、自大、自閉,他們想走出來,迎向  神為她們所預備的美麗人生。所以  神幫助了她們。這就是師母一直說的――怎麼樣的人過怎麼樣的日子,只要你有唯願的心,靠主凡事都能。

 

  記得牧師在世時,牧師為主動請牧師做「內在醫治」的人,奉主名做了不少「內在醫治」的服事,師母在旁都親身參與,每一個個案,聖靈都做的很美,都會帶領他們到靈的深處,找到他們的痛處,替他們療傷,當時確實非常得釋放,為什麼過不了多久又好像皮球洩了氣?

  按理大家早該療癒了,但為什麼還有許多人又舊疾復發、故態復萌呢?其原因是他內心深處有一個很想被疼、被愛、被呵護的自我在對他自己說:「我不願意長大!我不要長大!」也就是說他唯恐一旦長大就必須負責任,就要變成去照顧人、去服事人,去因愛而付出、擺上;而不能再享有被疼、被愛、被呵護的特權了,所以他不願意長大。

 

  所以牧師才會教導我們:「若百般的服事,該作的我們都作了,對方還不肯長大,就不要糊塗愛心,一味地服事,謹防被吸血螞蟥吸乾。」

  神不是不准我們像小孩子有可愛的那一面,但  神是要我們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在惡事上要作嬰孩,在心志上總要像大人才行【參林前十四:20~21】只想被愛真的是非常糟糕的事。


  師母問珊瑚姊妹:「在妳接觸《The Tools:五大工具》這本書之前,已經來神之子體系將近4年,早已接受了  神藉著牧師所傳遞的一切真理,也勤讀了  神藉著牧師所寫的書,也蒙  神賜下了聖靈諸般的恩賜,本身也很有才華、才幹,富有很強的生命力、戰鬥力、求知慾,勇於冒險和自我挑戰;也早已參加了教會各樣才幹和恩賜的服事。妳本身一向就很熱心,但之前好像總少了一些什麼很重要的東西,例如:續航力、穩定度之類的,為何看了那本書之後才好像一條船有了方向,又如靈魂的錨已落實了呢?」

 

  她回答說:「師母,因為以前我還想被愛。」

  師母一聽知道她真的開竅了,以前她還不想長大,而思想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言語,言語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行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就是牧師一再教導我們的――若有人不肯長大,一切真理僅只是他的知識,無法成為他的生命,鐵定是影響不了他的生命,改變不了她的生命。

  直等到有一天他的思想改變了,他願意長大了,願意讓真理成為他的生命之時,真理在他心中才起得了作用,他才願意被改變,願意被醫治,願意與聖靈配合,接受聖靈的調整。

 

  師母希望珊瑚姊妹能持之以恆地努力長大,勇於面對痛苦,勇於面對困難,很正面、很陽光地發揮  神所賜的優點,天天靠主得勝為主所用。

 

  不要忘了以讚教師在主日分享時有感而發,給予我們的教導,師母重刊如下――

  我們來很快地看一下歌詞:

  「待人接物欣賞他人的長處,羡慕代嫉妒;捨己之路只要恩賜為主,我心便滿足;

  待人接物包容他人短處,饒恕代報復;捨己之路絕不輕易發怒,生命才流露;

  待人接物紀念他人好處,報答代辜負;捨己之路喜見恩惠無數,全是出乎主;

  待人接物擔當他人難處,幫助代不顧;捨己之路一心為主服務,不怕難與苦;

  待人接物施比受更有福,牢記主吩咐;捨己之路照顧孤兒寡婦,見證主豐富;

  看人人比我強,願多多為人想,仰望十架羔羊,靈程進步無疆。

 

  誠如這五節歌詞內容所言,教會就是一個愛的團契,個人不僅要從軟弱中剛強起來,而且要把愛心發揮出去,肢體之間彼此要有愛的互動,彼此手牽手,心連心,如此教會才會有力量。我們在讀經時也讀到――教會哪怕設備再好,人再多,如果裡面的成員勾心鬥角,競爭比較,這個教會的份子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毫無力量可言。

 

  「欣賞他人的長處,羨慕代嫉妒」,我們欣賞人家長處,但是不要嫉妒,不要暗中破壞或是在背後譭謗,相反地,我們要學習人家的長處。「只要恩賜為主,我心便滿足」,  神所賜給我們每個人的恩賜都不一樣,有的人可能恩賜稍大一點,有的人恩賜可能比較小,但是在主的眼裡都是一樣的。

  因為主給的多,要的也多;主給的少,要的就少。例如去看電影,大人要買成人票,小孩就只要買半票,同樣,主給你的恩賜大,你的服事分量自然就大。不論恩賜大小,只要能夠服事主,我們的心便要滿足,感謝  神。

 

  「待人接物紀念他人好處,報答代辜負」這就是所謂感恩的心。不論是誰,只要曾經幫助過你,我們心中就要存有一份感恩的心。當我們一出生,第一個幫助我們的大概就是自己的父母了,我們是不是要對父母感恩呢?小時候好多人對父母不知道感恩,等到自己為人父母之後或是父母年紀大快要離開世界的時候,才發現應該好好回報父母親。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有的人小小年紀就很有孝心。我想不論是誰,感恩的心應該都是從對父母親先開始的,而我們報答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辜負父母的心意。同樣的,要報答我們的主,我們的  神,就是要按著祂的旨意去行。

 

  「不輕易發怒,生命才流露」愛的真諦裡也提到不要輕易發怒,這實在是一門很難的功課。試問誰沒有脾氣呢?有時候,人就是任意妄為,一生氣就不得了了,彷彿全界都要聽他的,任憑他發怒。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

  每當心裡不舒服想要發脾氣時,你要想到別人也是有脾氣的,若把氣發在別人身上,別人又何嚐好受呢?別人同樣可以把脾氣發在你身上。所以,當我們要發脾氣時,要想想是否該壓抑一下自己的脾氣,稍稍修正一下?不要隨隨便便就發脾氣。一個有修養的基督徒真的是可以控制脾氣,將主的生命流露出來。

 

  「擔當他人難處,幫助代不顧」來到教會,教會就是一個在主裡以愛結連的團契。經上也教導我們「那信心堅強的要幫助那信心軟弱的」。但是,話又說回來,那信心軟弱的要人家幫到幾時呢?因此,信心軟弱的要自己學習長大、學習靠主堅強,不能因為自己信心軟弱就總是要讓人拉拔,到最後只怕主再來時,只能躲在黑暗裡哀哭切齒了。暫時的軟弱可以,不要一輩子軟弱,總是要勇敢的站起來,軟弱的最後要變成信心堅強的,去拉拔那些信心軟弱的。


  「一心為主服務,不怕難與苦」為了主的事工,我們的確是要盡心盡力。過去牧師為做主工不捨晝夜,一天的睡眠時間不超過兩、三個小時,甚至通宵。牧師這一、二十年來幾乎都是如此,當然牧師有  神給的特殊體質,如果要我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我大概撐不到一個月,而牧師撐了一、二十年,真是鞠躬盡瘁。

 

  「施比受更有福,牢記主吩咐」,「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講的真的很好,短短幾句就把愛的真諦幾乎完全呈現,但是要做到這樣也很難,如果一個人每次都能做到的話,我想他已經成功一半了。「照顧孤兒寡婦,見證主豐富」,在教會中,無論如何,在屬世上的服事,孤兒、寡婦都是我們首要關注的。在屬靈上也有我們所說的山羊,就是還無法聽懂  神話語的一群人,其他如跑出羊圈的亡羊也都算是屬靈上的孤兒、寡婦,要儘量將他們帶到教會來。

 

  「看人人比我強,願多多為人想」人人都比我強,我就要多多學習人家的長處,盡自己的力量去服事需要的人。「仰望十架羔羊,靈程進步無疆」一切能力的泉源乃是來自十字架的救恩,來自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來自我們的  神。如果你靈程有進步的話,服事起來的感受和力量一定是一天比一天大,一天比一天進步。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原生家庭傷害篇

而思想又跟是否得著內在醫治有相互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就是說一旦人陷在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害中無法自拔,就過不了美麗的人生;就會一直陷在莫名的恐慌、焦慮、不安、孤單、愁苦、煩惱、恐懼、不滿、激動、苦毒、自責、自艾、自憐、自義、自大中,無法真正為主而做、為主而活。

 
 

朱虹恩牧師曾於1986年蒙 神揀選、奉 神差遣到以色列主耶穌禁食的曠野禁食四十天(前二十天不吃不喝;後二十天只喝水),蒙主賜下啟示,奉 神差遣至世界傳揚如何預備主基督再來與聖徒被提奧秘。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訂閱神之子體系啟示信息

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提摩太後書 二:12》

  • 神之子基督教會Youtube
  • 神之子基督教會Podcast

本平台為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唯一官方授權運營
Copyright © 2022 SOGChurch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bottom of page
DMCA.com Protection St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