捫心自問自己在教會應該做些什麼?
-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 2022年11月18日
- 讀畢需時 15 分鐘
已更新:2024年8月9日
第617週訓【2014年11月2日】
那我們神之子體系的目的是什麼?就是「預備迎接主基督的再來。」牧師要我們做好「如何預備主基督再來」的功課,要成為聰明的童女,要結聖靈的九果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來教會的目的。既然是這樣子,我們就要常常捫心自問,自己在教會應該做些什麼?
有沒有未曾這樣問過自己的?想想看,有哪些工作適合自己做的?可以主動一點,沒有關係;但要留意,千萬不能變成烏撒的手,做了以後要自己檢討,而且多請教別人,自己做這些個服事是否合適?做的成效怎麼樣?都要加以評估一下。
還有教會的眾肢體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標,大家有共同的目標,才能把各樣的活動串聯起來,匯集成一股力量。如果說教會的眾肢體沒有共同的目標,就好比是一盤散沙,怎麼會有力量呢?我們神之子的目標就是預備迎接主基督再來,這也是牧師所傳信息的中心,這個很重要。
不管是各方面的活動,像查經、主日敬拜、各樣恩賜的服事、造就等,都是為了預備主再來,讓我們成為聰明的童女,結出聖靈的九果,穿上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些都是我們活動的目標。將預備迎接主再來相關的活動串聯起來,自然就會產生出一股力量。
惟有清楚明白教會運轉的目的,行在 神的旨意中,才能真正獲得創造性的一個效果。牧師在世時,真的是非常積極在帶動教會的聖工,牧師的辛苦付出,以及他老人家巨大的屬靈身量,當今真的是沒有任何傳道人能有牧師這種氣魄。可惜 神給牧師的時間比較短了一點,如果再多給牧師十年、十五年……。當然 神自祂有的計劃,所以還是把牧師給帶回了天家。
第二個是信心。
保羅告訴提摩太說要有信心,這個「信心」是指什麼呢?是指能夠完全恪遵 神的真道,行在 神的旨意當中,並相信 神的應許是絕對能夠成就的。你們相信 神的應許嗎?我們應該要有絕對的信心相信 神的應許。像我們的牧師對 神的應許都充滿了「即或不然」的絕對信心。
拿我們在臺灣就好,我們傳統的宗教信仰當然不是基督信仰。所以若有人提出跟這個世俗不同的一套生活標準,另一種宗教信仰,會不會受到逼迫?會的。如果說你們家不是信耶穌的,是拜拜的,你突然說,我要去信耶穌了,家人會不會反彈?特別是老一輩的一定會反彈,爸爸、媽媽或許就認了,然而祖父、祖母老人家的反彈可能會比較大。
所以,若有人提出和這個世俗相左的一套生活標準,他必定受到逼迫,若有人介紹他認識超越地上所有人的某一個物件,並向他效忠,必會發生理念上的衝突。當我們向世人介紹認識主耶穌,說主耶穌超越地上所有的人,而且我們是相信祂,這個時候會不會有理念上的衝突?會。
比方說到某一個國家,某一個國家是效忠人的,專制的那種國家,例如北韓好了,他們是效忠某某偉大領袖的,如果我去北韓說我是信主耶穌的,會不會跟他們起衝突?一定會,可能會被拉去槍斃或勞改。在那裡人們只能表示相信叫「金○○」的,怎麼可以去相信主耶穌的?所以就會產生一個很大衝突。
基督信仰因所信的是阿爸天父,主耶穌、三一真神,而且還要相信祂的真理,並要竭力遵行。因此當基督徒,迫害跟苦難將會來臨。話又說回來,如果臺灣整個都是信基督教的,我們會不會受到壓迫?一定會,因我們是神之子基督教會,不是基督教城的,一定會受到壓迫。沒有錯,牧師就是這樣被壓迫的。我們受到壓迫已經很久了,因為我們所相信的超出基督教城的標準一大段。
然而保羅肯定 神必定會積極拯救凡信靠祂的人,保羅有這個信心,牧師也有這個信心,你們有這個信心嗎?往往是沒事情時有信心,有事情時就沒有信心。保羅寧願為 神的國跟義受苦,先求 神的國跟 神的義,保羅願意為這個受苦,他也不願意跟壞人和不義者同行。
就算是壞人很發達,不義的很亨通,他也絕對不會跟他們和在一起。為 神的國和 神的義受逼迫,他覺得是應該的,是光榮的。保羅是這麼想,堅持忍耐到最後,必有榮耀降臨。我們的牧師也是如此。
第618週訓【2014年11月9日】
我們的聖經乃是 神默示,透過虔誠的先知與使徒所寫下來的,也是被人類的傳統和經驗所遵從的。舊約就是古時候傳下來的,在保羅之前,幾千年前就已經有了,一直傳下來,伴隨著非常多的神蹟奇事。這個就是 神默示所寫出來的聖經。
我們的牧師也一樣, 神啟示他所寫的十幾本屬靈的重要著作,都來自聖靈的感動,真的是 神的默示。 神是透過先知和使徒,牧師有使徒的職事, 神就透過他寫出來了。牧師也說過,以他的國文程度,如果沒有來自聖靈的感動怎麼會寫得出來呢?聖靈的感動非常強,因為聖靈一直源源不斷的給牧師來自屬天的智慧。
我過去曾幫牧師校(修)稿(週報)過一段時間,要先了解他的意思,再幫他寫成通順的文句,經常要花一些腦筋。但牧師寫書時受聖靈感動,如行雲流水般的一直寫下去,都不會停,箴言師母可以為 神在牧師身上的作為做見證。
好比大文豪蘇東坡的自述:「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我們的牧師記錄 神的啟示信息之時就有這樣一發不可擋;一瀉千里的氣勢,這完全是聖靈的奇妙作為。
一個是魂的作用,一個是 神的啟示,兩者差很多。既然說差很多,聖經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好處?這邊告訴我們,第16節前面寫的標題,聖經都是有益的,是 神向我們說的話語,讓我們來看看有什麼好處呢?我們看第15節的後面:
「有得救的智慧。」
如果讀了聖經,表示可以接受 神的話語和教導,就有得救的機會。我舉一個小故事,在美國有一個曾經在兒科醫院工作的護士,她講了自己得救的經歷。美國是基督教國家沒錯,但不見得每個人都信,這個護士一開始就是不信的,由於她覺得人生很灰暗,沒有什麼意義,她為了尋找生命的亮光,讀了不少的書籍。
跟我們年輕時一樣,研究了許多有關人生哲理的著作,某某人的一套理論,或什麼心理分析一類的著作,然而她卻未曾摸著生命的重心。
聖經雖然很普遍,她就是沒有探索聖經,為什麼會不想去碰聖經呢?因為她有一次聽了一個朋友的狡辯,這個朋友可能嘴巴很厲害,但卻成了仇敵的打手,是反基督的。由於她朋友的狡辯,使她對聖經產生了誤解,因小時候受到這種玷污,之後她就一直把聖經擺在一邊。
有一天醫院來了一個訪客,這個訪客在臨走時留下了一本福音冊子,並勸這位護士閱讀一下【約翰福音】。 神的時間到了,這個護士小姐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翻開了福音的冊子,這時書中的真理好像發出閃耀的亮光,讓這位護士整個人不得不回應這卷書的話。那句最能感動她的話就是,【約翰福音】第十八章第37節:
「彼拉多就對祂說:『這樣,祢是王嗎?』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
說也奇妙,她看了半天,這句話最讓她感動:「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她說,自己聽了這個聲音,也聽到了真理。從此之後她找到了她真正永遠的救主。這是她一個得救的經歷。
每個人得救的經歷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然而這些都是 神的時間到了,讓人們有被揀選的機會。聖經一再的指示人們接受 神的道路,聖經裡充滿了關乎得救的智慧,是其他書籍所缺少的。其他的一些書籍都是人為的,都是高唱用人的方式去克服屬世上的困難。當然,偶爾讀讀一些勵志的散文當然也可以,但這些的鼓勵都與救恩無關。
多讀聖經,自然行事光明正大,因為聖經中有很多教訓,神蹟奇事也伴隨著那行真理的人。
這是第一個:讓人有得救的智慧。
第二個是「教訓」,可以拿來做教訓。在新約聖經當中我們可以看見對主耶穌在生活教導上的許多描述。可見基督信仰並不是建立在印刷的經卷上,而是建立在一個活人身上;建立在主耶穌的身上,建立在使徒他們的屬靈經歷之上,並不是用人為寫的。這是千真萬確的。新約中有關我們救主的生平與祂的教訓,就是最直接、最有價值的一個信息。
有人說:「沒有讀經班的禮拜堂是缺乏重要元素的空殼。」這麼重要的屬靈資料都沒有了,那還有什麼東西?所以讀經是很重要的,再怎麼忙、怎麼累,真的還是要有讀經,因為這是 神的話語,是最珍惜的靈糧。
第三個是「督責」,在督責的這個事上是具有價值的。督導、責備,使人知道要做些什麼,跟著規定來做。聖經在對指出人們所犯的錯上具有價值,不是說專門來挑剔人的,而是叫做錯事的人能夠痛改前非,並向他指出一條當行的路。
不是某某人做錯了,先把他譏笑一頓,再臭駡一頓;而是把他的錯誤指出來之後,讓他能夠明白真理,讓他能夠痛改前非,然後告訴他應該走什麼樣的路。聖經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行,給他一個當行的方向。所以有很多勵志的故事述說了,聖經是如何偶然放在某人的手中,結果改變了他們的生命。常常有這種故事,我們來看另外一個故事:
在義大利西西里的森林裡的一個黑夜,大家都知道西西里島嗎?那兒是黑手黨的大本營。有一個強盜,用槍恐嚇一個出外販售書籍的男子,是一個販賣聖經的男子。強盜就命令他生一個營火取暖,大概天氣比較冷,強盜搶錢就算了,還故意整人,叫他生個營火取暖。並要他把帶的書當柴燒掉。
怎麼辦呢?那男子聽命令起火之後,他就請求強盜,他說:「讓我在燒書時,可以從每一本書中讀一小段的經文。」一定是 神的時間到了,強盜答應了。他就先讀了【詩篇】第二十三篇: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祂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我雖行過死蔭的森林,也不怕遭害;」這本來是一首詩歌,拿出來念很感人。念完之後,又讀了撒瑪利亞人的那一段,讀完之後再讀了登山寶訓,另外再讀了【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愛的真諦。讀完之後那個強盜說這是一本好書,不要燒它,連強盜都受到了經文的感動,到最後強盜拿了聖經走進森林裡消失在黑暗中。
數年以後,當那個強盜再次出現時,他是以傳道人的身分出現。這真的是神蹟,不當強盜改當傳道人了,因為是受到 神話語的感動。
所以在督責的事上,具有價值,壞人變好人,感謝主。
第四個「使人歸正」。使人歸正的事上有益處。聖經的教訓使人們能夠離棄黑暗、污穢,所以世間各樣的學問,凡是跟聖經教訓有背離的,都應該予以摒棄。基督徒有責任運用心思去求進步,提升靈程,我們所持有的檢驗標準,要與聖經中耶穌基督的教導一致。 神的話語是我們生活言行上檢驗的標準,在使人歸正的事上有益處。
最後「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保羅到最後提到一點,就是要研讀聖經,教導人學義。裝備好自己行各樣的善事,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然而,我們學習聖經不要只為自己靈魂得救的好處著想。讀經只為自己,當然剛開始是為自己,如果有了心得、靈程有進步,也要把這好處帶給別人,帶領別人來親近 神。
人的悔改若只思念自己的得救而不理他人,這種悔改就不能稱為真正的悔改。悔改信主了還要努力去帶人悔改信主,積極的去引人歸主。人若沒有火熱的心去幫助別人的話,那麼這個人還不算真正得救。還有很多靈魂要得救,希望大家都能有這火熱的心,在周遭不管是親戚、朋友,有機會看能不能把他們都帶到主的面前,感謝主。
我們來看第四章第1~6節:
「我在 神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祂的顯現和祂的國度囑咐你。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作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時到了。」
這一段聖經章節當中,保羅鼓勵提摩太要留意自己的傳道工作。這邊的黑體字:當專一傳道。
重點在傳道,而且提示提摩太有關主耶穌的三件事情:
「我在 神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祂的顯現和祂的國度囑咐你。」
第一個,主耶穌會在將來審判活人與死人。保羅再次提醒提摩太,總有那麼一天,主耶穌會再來的。到了那一天,提摩太的工作將要接受考驗,因為主再來時大家都要交帳。保羅提醒提摩太到時候他也要交帳,而考驗者就是主耶穌基督。提摩太的工作要接受考驗,審判官就是主耶穌基督。
保羅勸勉提摩太:「工作必須盡力而為,照自己所能的獻給耶穌基督,不需要理會別人的批評和看法,不因別人的議論而動了血氣;也不要自視過高,不求個人的權益、名望、地位,凡事不以自我為中心,不求別人對自己的感謝或稱讚,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忘恩負義而傷心。」要保持這一份心真的不容易。
第2節:「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剛剛講到不以自我為中心,不求別人對自己的感謝或稱讚,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忘恩負義而傷心。這很像我們的牧師,牧師不因他人的議論而動了血氣,也不自視過高,一切都把榮耀歸給主。不求自己的權益、名望、地位,凡事不以自我為中心,不求別人對自己的感謝或稱讚,也不會因為別人的忘恩負義而傷心。
這一段真的是我們的牧師在世時的寫照,牧師的人格特質都滿符合保羅所講的。
當然牧師在世時大家總覺得有依靠,不論大事小事,牧師都幫我們擔下來,一路走來,外面再大的風雨,牧師撐起五百萬、一千萬的大傘當我們的遮蓋,因而我們走的很順,就好比小孩子跟在自己的父母親後面一樣,天不怕、地不怕。然而當大人不在時要我們自己來走了,外面一陣風、一陣雨的,讓我們裹足不前,讓自己龜縮起來了。
我們失去了起初的信心,自然就會被私慾所纏累,所蒙蔽。今天我選了這首《我拿什麼報答恩主》就是再次提醒我們,我們得到了 神的祝福,蒙恩得到 神的大愛,要如何報答我們的主,我們的 神呢?五節歌詞所描述的我們都做到了嗎?
「我拿什麼報答恩主,唯有傳揚耶穌基督。無論所處尊貴卑微,天天高舉救恩的杯。」我們傳了嗎?有高舉救恩的杯嗎?好像還沒有。
「背起十架跟隨耶穌,愛主所愛惡主所惡,甘心樂意直走窄路。」十架有背起來嗎?有心甘情願地走這窄路嗎?
「但願配為主名受辱,默默無聲專等候 神,只見耶穌,不見一人。」如今我們有默默無聲等候主的再來嗎?我們眼中有盯著主耶穌嗎?沒有,恐怕只盯著六子登科吧!
「一生一世心無旁騖,我愈隱藏主愈顯揚,服事群羊立下榜樣。」牧師在世時為了聖工,真的是一生一世心無旁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牧師的精神。牧師的所作所為都在顯揚在榮耀我們的 神。
我們來到神之子體系,就是要成為 神合用的器皿,然而我們這個器皿是否合 神所用,是否在服事 神,服事人?這個器皿是否有大漏洞呢?裝水也不是,裝米也不是,裝什麼都不是,破了洞的器皿就不算是器皿了。
「傾我所有猶覺不足,厚恩大愛永世難忘。」我們付出了所有的嗎?連最基本的,該做的都沒做好。主的恩我們常常忘記,當情況順利時,感謝主,讚美主,說得好大聲;然而當遇到困難時,還會依然感謝、讚美主嗎?我們真的還很不足,但牧師全都做到了,所以 神要我們以牧師為榜樣。
第620週訓【2014年11月23日】
保羅說,他所信的道他已經守住了。我們知道參加運動會,各項比賽都有他們的規則。像上個禮拜我們的乒乓球比賽,它也有規則。比如發球,它只能在桌面彈跳一次,彈跳兩次是不行的;一局該幾個球,雙打的規則,單打的規則都各有不同,這些都是運動競賽上應該遵行的一個準則。保羅把人生比喻為參加運動競賽,保羅說他已經守住了規則,依照規章完成了競賽,這一輩子他已經完成了競賽,比賽結束了。
他已經獻身事奉耶穌基督,守住對主的一個承諾。主耶穌當年揀選他、光照他,讓他來為主作聖工,保羅的的確確堅守一輩子,就跟他還沒有被光照時一樣,做事很努力,只是那個時候做了很多壞事,捕殺基督徒,後期拚命做主工,看能不能把一些壞事補償過來,求主憐憫。
所以不管是在陸上還是海上遭遇危險,甚至於當下面對死亡,他都沒有失去對主耶穌的信靠,永遠靠主得勝,真的是很難得。就跟我們的牧師一樣,牧師在過世之前還是一再的說:「我們信的 神是好 神,是 真神。」牧師還是一樣靠主得勝,感謝主。
再講到保羅說公義的冠冕為他留存。我們都知道過去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冠冕,好像都沒有亞軍,好像只有得第一名的才有月桂花冠可戴。古時候比較注意那種精神上的獎勵。如果是現代人,你只送他一頂花冠,他根本就不會太想要(或許姊妹會比弟兄想要),人家要的是金牌,好歹也要銀牌,再差也要銅牌。何況世界各國都訂有拿金牌換幾百萬的獎賞,一塊金牌值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甚至於一輩子都由國家照顧。
保羅從主耶穌那面得到的冠冕不是什麼月桂冠,而是一個永不凋殘的冠冕,真正最美、最珍貴的一個冠冕。保羅也知道他在世的日子不多了,他會被羅馬皇帝判死刑。什麼皇帝不碰,偏偏碰到那個暴君尼祿,這一切都是 神的預定,保羅註定是要碰到尼祿這個壞皇帝。
保羅也知道最後的下場是難逃一死,但他對人給予自己的判詞完全置之不理,就算定他死罪,他也不以為意。他只在意主耶穌是否向他說:「好你這忠心良善的僕人」,他只在乎這一句。
保羅只要聽到主耶穌說:「你是忠心的僕人。」這一句,就覺得這一輩子的勞苦值得,毫無遺憾,心滿意足了;我想每一個人都是如此,保羅後來又安慰提摩太說,這個榮耀的冠冕不只是保羅有,只要凡是期盼救主來臨,盡力服事救主的,也有獲得冠冕的機會。
就是說,你們年輕的,如果跟隨我保羅走過來,也會有得到冠冕的機會。就跟牧師當初和我們講得,跟著牧師來做好預備主再來的工作一樣,我們都不敢想與主基督一同作王,只要有機會回到那好的無比的天家,就感謝讚美 神的恩典不盡了。
保羅提到一個妨礙他工作的人,就是銅匠亞歷山大,保羅使用了「多多的害他」,這個「害」字,希臘字的字義就是展示,弄出來的意思,把沒有的事情擴大了。這個字常常用來解釋,針對某一個人蒐集資料,弄了一堆有的沒有的八卦消息,就是有意要把對手搞垮就是了,通常都是壞的、負面的信息。
亞歷山大很有可能是一位變節的弟兄,因為他還熟知教會裡面的事,出去以後就大放厥詞,胡說八道一番。對教會造成最大傷害的往往是從教會出去的人。不管他們講的是不是事實,教會外面的人會認為,你們自己人都這麼講了,那事實一定是這個樣子。務必要當心那些悖離了神之子體系,還大放厥詞的人,盡量遠離他們,以免受玷汙之後一起掉入坑裡。
還講到經過篩選剩下的都是精兵,適合走十字架道路。因為,這十字架的血路真的是不好走。所以,我選唱這首《我決定跟隨耶穌》。
唱這首曲子的時候,我腦海裡就浮現出當年美國西部大移民的時候,從東移到西的情景。大批的人開著篷車,經過沙漠永不回頭、永不回頭的這種感覺。風沙片片,騎馬的勇士護衛著車隊往前走,提防著盜匪或毒蛇猛獸的攻擊。所以,選唱這首詩歌。我們跟隨主耶穌,遵守 神藉著牧師的教導,為主再來預備道路。雖然,這條道路崎嶇難行,我們也要望著主的標杆直走,走這十字架的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