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愛就是恆久忍耐,但你是否讓人忍很久了!-上

已更新:2023年11月23日

  聖靈一再地感動師母和神之子體系眾兒女在主裡愛的互動,彼此分享――


前言:

  2012年7月15日是台北網路主場,為了配搭台北主日敬拜的服事,我和羅以傳道北上,所以7月14日禮拜六師母是在台北七樓住宿。每次北上來到台北教會,師母就必須再一次接受令師母心碎斷腸的考驗。

  師母必須再度進入牧師生命中最後四個月之場景,令師母最觸景傷情,陷入最無奈、最無助、最想幫牧師、卻最幫不上,最迫切禱告、竭力想喚回牧師,卻改變不了 神定旨定意,最令師母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心痛回憶中,並且師母必須在極短的時間裡,竭力靠主剛強,化思念為力量。


  師母克服思念牧師的方法之一是趕快找工作做,所以師母隨時隨地手邊都帶著待校的文字稿或想閱讀的書籍資料,一有空檔就校稿或看書,否則我不知日子要如何熬過去。

  7月14日禮拜六師母身處台北七樓這個令師母心碎斷腸,陪著牧師在病床上一起仰望主,一起受身心靈煎熬。眼看著牧師肉體的生命如沙漏般一分一秒的流失,彼此珍惜著 神所賜最後極短促、極脆弱,僅存之可以相依為命的有限日子的這個房間。

  處在這個充滿了牧師生命中最羞辱、最艱難、最孤單,所迸發所永存已烙印我心永不抹滅的堅強、剛毅、真善美、信望愛、聖潔、榮美,與主同在、同行、同工、同步、同情到最後,至終無怨無悔、甘之如飴、完全順服、完全相信、完全委身,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的真理典範之牧師最後所住的房間裡。


  雖然 神有 神的全盤考量,或許 神為了保護師母,擔心師母想到牧師被病所折磨之時的各種慘不忍睹、會令師母痛不欲生的畫面而崩潰;或許 神是為了擔心師母每時每刻想到牧師的音容笑貌而思念過度,於是 神在收回牧師肉體生命的那一刻,同時就拿走了師母記憶庫裡所最希望永遠珍藏、最想分分秒秒追憶;在師母眼中全世界最俊美、最令師母心醉著迷之牧師生前的音容笑貌。

  但所幸 神沒有殘忍到讓師母對牧師完全失憶,除了記不住牧師生前的音容笑貌之外,對牧師所傳的一切真理,對牧師愛主、愛真理、愛教會、愛神之子體系眾兒女、愛師母的生命典範,對牧師拚聖工、打死不退的心志、精神、託付和傳承,師母一絲一毫都沒有忘記,這讓師母還能作文字聖工,不至變成沒有方向、沒有心智的空洞軀殼。

  7月14日在台北七樓,師母照樣非常思念牧師,我趕急拿起手邊的文字稿來編寫,用工作來紓解相思之痛。我邊詳閱這篇林弟兄在2012年7月8日台中主場的見證分享,心中邊禱告求主讓我知道該如何回應?因重點很多,所以這次師母得用分段的方式來書寫。


一、珍惜當下每一分每一秒


  當林弟兄提到他對母親的愛和不捨之時,他說――

  中國造字真是絕妙啊!

  忍耐兩字是刀在心上一點、一寸寸的割。真的不是一件易事;感謝 神,若 神不允許沒有一事臨到,所有臨到我們的事,凡事都有 神的美意。感謝主,願我們能在患難中生(長)出忍耐,忍耐生(長)老練。這一段時間看著母親忍耐著一次又一次的手術,心中的痛與不捨真是難以表達。

  但我都是充滿喜樂與盼望的心,在母親面前,就是要讓她知道我是多麼的愛她,她要堅強;讓我能奉養她老人家。一次次的手術;讓我母親少了十幾二十公斤,我跟她開玩笑說:「母親,您省掉幾十萬的減肥款,媽媽您越來越越輕巧了。」


  羅馬書第五章第4節:「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 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中。」因著愛在裡面發動 ,我就能親她、抱她、說愛她。這是我唯一可做的,我因無能為力,只能透過禱告與交託。母親也因不得不所以學會了老練。在我看來我的忍耐功課還有得學、很有得學呢。感謝 神讓我能藉著禱告交託;學習經歷經上 神的話語。


  師母明白為人子女眼看著養育自己的父母一天一天地老邁,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抵抗力、免疫力逐日衰退,身體各器官組織多發性一一衰竭,不斷送醫院接受各樣令患者痛苦無比,卻不見得好轉的治療,心中之痛實非言語筆墨所能形容。

  師母在2008年10月13日歷經喪偶之痛,2011年11月8日歷經喪父之痛,其中所經歷身心靈的煎熬和折磨,實非言語筆墨所能形容,所以師母明白林弟兄對母親的心疼和不捨!

  林弟兄是一個很孝順、很顧家的孩子,當牧師回天家之後,他寫了一張生日卡片給牧師――


  我喜歡拎著蛋糕,很高興的跑去跟牧師說:『祝您生日快樂!』牧師總是回個大大的笑臉說:『感謝主!感謝主!』我喜歡弟兄姊妹們一起唱生日快樂歌時 ,牧師一臉安慰欣喜的表情嚷嚷著說:『明年生日日期要改一改,不讓你們知道了!』   我喜歡牧師看著自己兒孫滿堂,幸福吃著蛋糕的我們一臉心滿意足喜樂洋洋的表情,我喜歡牧師陪著我們的每一個日子!   謝謝牧師一路陪我們成長,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牧師我們很想念很想念您,很想能再親口對您說:『牧師,祝你生日快樂!』   對我而言,今年最大的遺憾,就是無法再好好和牧師相聚,這是讓我感到最難過和最遺憾的事。   我最後悔的就是我還沒有在牧師的面前,在牧師有生之年對牧師說過:『我愛您!』這是我今年覺得最遺憾的,可能也會成為我這輩子的遺憾!」

  他說:他很遺憾的是他還沒有在牧師的面前,在牧師有生之年對牧師說過:『我愛您!』這是他今年覺得最遺憾的,可能也會成為我這輩子的遺憾!


  其實牧師還在之時,只要我們在太平(台中教會)過夜,家住太平的林弟兄夫婦總是會請牧師、師母吃飯。牧師重病住台北之時,他和妻子一再地趕往台北看望牧師;牧師回天家我們全體系相約在地上等牧師四十天之時,他們也一再地前往高雄玫瑰園陪伴牧師和師母。

  2008年11月29日禮拜六牧師的追思禮拜結束之後的日子,因師母必須跟帶職服事的以讚教師和以恩師母一起當日往返,不能在台中教會多停留,但他們還是把握師母和羅以傳道到台中教會插花佈置之時,請我們去吃飯。對我們而言,並不是真的想吃飯,而是找個理由,製造機會多相聚片時。所以只要時間允許,師母都不會拒絕他們的邀請。

  牧師在世時,每逢生日、逢年過節他們都會送很貼心的禮物,讓牧師、師母開心!直到如今,逢年過節他們還是送很貼心的禮物來安慰師母。

  師母在此述說此事,不是鼓勵大家送禮物,可能也不符合林弟兄「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之基本心願,但師母真的很想安慰林弟兄,很想告訴他,他對牧師、師母的愛心,我們永記在心,他該做的已經做了。對我們而言,他是送溫暖那一型的孩子。


  以讚教師、以恩師母和我很想去看望林弟兄的母親,又怕帶給他們尷尬和不便,但我們若不去看望我們又會覺得很遺憾!真的誠如林弟兄之所言――


  願我們多一點心去愛我們的父母、親朋好友;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在世的時日、或相聚的時日,何時告一段落。真心真意的對待彼此,沒有虧欠、或愧疚,在分離的時候,沒有責難、沒有怪罪、能滿心感謝;滿是祝福,去迎接新的開始。因為相聚的那些時刻是真心相待,沒有遺憾。我們更知道 神有 神的安排與美意 只要祝福。

二、 神給誰多就向誰多要


  林弟兄開場白說――

  「感謝讚美 神,讓我今天主日在這台上做分享,最近台灣流行幾句話,分別是:公平正義、淡定、奇怪你ㄟ。 今天有4個服事,好像不太符合公平正義,所以我只能用淡定來面對了;希望我的分享不會變成奇怪你ㄟ。」


  讓師母想到以前牧師還在世之時,安排服事,高雄人少往往一人要負責三項以上的服事,而以讚教師常常被排到五項服事→司會→司琴(小提琴)→靈歌→翻方言→見證分享(或獻詩),他向我反應之時,我笑著說:「恭喜你,得到最高榮譽五燈獎。」【註:二十幾年有「五燈獎競賽節目」,五燈獎是最高獎項】

  因為 神給誰多就向誰多要,這是 神不變的定律; 神是絕對公平正義的,請放心!(幽默一下!)


三、何時該說?何時安靜?求 神賜給我們智慧及當說的話


  接著林弟兄說――

  離上一次1月8日的分享剛剛好6個月整,今天為您報告生命實習中的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如下:

  有一對牧師夫婦,養了一些雞,也下了一些蛋。他們堅持要賣錢,不送人,即使家族的人來要,他們說:付了錢,你就可以拿走。於是,這對夫妻被人貼上『貪財』的標籤,他們也沒有提出辯解。這對夫妻不是小有名氣,他是英國著名傳道人夫妻,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呢?當時實在令人不解。

  直到有一天這位太太過世了,才真相大白,那些賣蛋賣雞的錢,全部都用來資助兩位寡婦的生活所需。這是真真實實的用行動來見證基督的愛。


  馬太福音第六章第3節:「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一般人或未有基督真生命在裡面的基督徒,是無法用沉默來回應別人的論斷;他覺得別人對他的論斷是傷害。但有一些人因為有主萬事足,無罪一身輕。

  細細思考,人只看見那一個小角落,就會加以推敲並自我放大後,說:我看是他如何、如何?好像真明白一樣。往往許多的時候我們就是喜歡貼標籤,喜歡將每一個人都貼上標籤,歸到一個檔案夾裡。可是我們忘了我們真了解他嗎?與自己相處20、30年的伴侶都無法全然了解了,更何況外人呢?


  當林弟兄在台上分享之時,師母細細地聽,心中有說不出來的滋味在心頭。這段話讓師母想起了牧師,牧師生前受盡了各樣的逼迫、羞辱、誣衊、誹謗、拆毀,但牧師都甘之如飴。當2008年8月11日牧師臥病在牀,受到某報無所不用其極地誣衊拆毀之時,師母強忍悲痛、非常不捨地問牧師:「牧師您會不會難過?」

  牧師非常平靜、非常淡定地回答:「不會!無論如何,神之子基督教會的名已經傳開,接下來就看 神下一步要怎麼做了。」


  但牧師知道 神要動工,也要人願意配合,於是牧師為此交代我們舉辦記者招待會,發表聲明向社會大眾澄清某報不實的報導,把正確的資料提供給各媒體,把實情告訴他們,讓他們脫離以訛傳訛的錯誤。因為經上如此說――

  「並且勞苦,親手做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林前四:12~13】

  「再者,義人何時離義而犯罪,我將絆腳石放在他面前,他就必死;因你沒有警戒他,他必死在罪中,他素來所行的義不被記念;我卻要向你討他喪命的罪(原文是血)。倘若你警戒義人,使他不犯罪,他就不犯罪;他因受警戒就必存活,你也救自己脫離了罪。」【結三:20~21】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有古卷在凡字下加:無緣無故地)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裡了。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裡出來。」【太五:22~26】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太十八:15~17】


  所以當我們面臨被誤解、被誹謗、被誣衊,有人得罪你,有人向你懷怨之時,你有責任善勸,你有責任提供正確的資料給對方,你必須面對面地當面說清楚講明白,否則你就是見死不救。


  師母相信林弟兄想表達的是――不要一天到晚心懷不平,受不了一點委屈,吃不了一點苦,被人論斷就痛苦萬分,非常氣憤、心有不甘,非得討回公道,否則就絕不善罷干休。而不是叫我們見死不救,任憑犯罪的人死亡,之後我們與他們罪上有份。   沒錯,我們必須凡事當面說清楚講明白,但重點是――你是抱著什麼心態去說清楚講明白的呢?是只想替自己伸冤?還是想救錯誤者脫離死亡呢?若因受不了委屈,只想替自己伸冤就要好好自省了。   我們行善之時,左手做的不要讓右手知道,行善不為人知是好的,但如果別人因此誤解你、論斷你,以致陷在罪中,你還是要把正確的資料提供給他,你有責任救他一把。   師母以前也說過,若按照師母的本性,任憑別人怎麼論斷、誹謗、誣衊、拆毀、搶奪、逼迫我都沒有關係,我不想說什麼。對加害者師母會躲他遠遠的。但自從接受了牧師的教導之後,師母一天到晚幫牧師校對或寫善勸信,因一旦我們知道誰誹謗、誣衊牧師之時,牧師就得提供正確資料去善勸對方,盡我們善勸的責任。

當師母校對1993年1月17日牧師的一篇講章之時,牧師提到――

  對於我們主內的肢體,我們一定要饒恕他;但是主耶穌講這個例子的先決條件是對方要先懊悔賠罪,我們才饒恕他,而不是一味的饒恕他。至於對方若沒有懊悔,我們要不要饒恕他呢?聖經這裡沒有記載。   【師母按:師母綜合了牧師生前的教導,作了以下分析、歸納的解讀――我們不要恨人、不要記仇、不要心懷不平、不要想報復。我們沒有不饒恕的權利,我們若不饒恕人,天父也不饒恕我們。我們要愛人如己,要愛我們的仇敵,不要因有人加害於我們,我們就心生苦毒、報復與不饒恕。   我們有責任善勸對方,有責任向對方當面說清楚講明白,若按照主耶穌在世時親自教導的:「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   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   去行之後,對方無法溝通,不認錯,就把他當外邦人和稅吏對待,就已經不再是主內肢體。我們沒有不饒恕他,但我們不能與他互為肢體,我們要與那人分別出來,我們不要受他影響。   「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 神,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提後三:1~5】   一旦成了不信的外邦人和不義的稅吏,這等人我們就要躲開。   「風聞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這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繼母。你們還是自高自大,並不哀痛,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要把這樣的人交給撒但,敗壞他的肉體,使他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林前五:1、2、5】   犯了很嚴重的罪為了救他,要用很嚴格的方式對待,而不是一味地接納,反而會害死他,也會玷污全群。   「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林前五:11】   若犯罪又不知認罪悔改,連跟他一起吃飯都不可以,還能與他稱兄道弟嗎?答案是:「不可以!」

  當有人向師母訴苦,說某某人誤解他,彼此有嫌隙、不解怨之時,師母一定會告訴他:「無論如何要找個時間跟對方說清楚講明白。」但令師母憂心忡忡的是――十個人當中有九個人跟師母說:「師母,我不敢跟他當面交通。」

  一個人不敢跟別人當面說清楚講明白,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他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傷害他的人。

  二、因為他把對方當成了提摩太後書三:1~5所提之無法可治、不仁不義的褻慢人;所以這等人他都躲開了。

  「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箴九:8~9】

  三、因為他看盡了週遭的生態環境,知道人人都還說不得;他很擔心一旦和對方當面說清楚講明白,就撕破臉了,不知往後要怎麼相處下去,所以他不敢講。


  無論基於什麼原因,都令師母覺得放心不下。因這代表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表面相安無事,心中卻滿難過的。到目前為止神之子體系全體系,幾乎都陷在這種令師母憂心忡忡的光景中。因為若無法改善,整個體系會陷在集體軟弱,無法真正同工、同心、同情、同步、同行的光景中。   師母明白,你們並不是不肯當面說清楚講明白,只是你們真的很擔心對方還說不得,怕一旦撕破臉往後的日子不知如何和對方繼續相處?除非今後可以不再碰面。偏偏不但都在神之子體系,還同在一個會堂聚會,為了避免處境由小尷尬變成大尷尬,只好選擇閉口不言。   雖然師母知道你們的難處,但師母還是不得不告訴你們――   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凡事說清楚講明白,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為何主耶穌如此教導: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太十八:15~17】


  其實主耶穌這段教導有一個重點,就是――不要擔心對方說不得,一旦對方屢勸不聽、死不認錯,撕破臉之後,就把他當外邦人和稅吏一樣。意思是――他已經不是主內肢體了,他就不用來教會參加聚會了,所以不用擔心,以後會在教會碰面,不知要如何相處。

  師母知道,在你們週遭有許多弟兄姊妹都是非常說不得的,因此誰也不敢向誰當面說清楚講明白,所以大家的日子都過得很辛苦。能真正同心合一、志趣相投、無所不談同為 神國打拚的人還很稀少,大家的想法、看法、作法,對事情的切入角度都各不相同,坦白說還真的無法同工、同心、同情。若不是因為大家對 神藉著牧師所傳的真道很認同;若不是大家一提到牧師就很有同感,我想大家早就說再見了。

  雖然大家還能因一起認同牧師而一起聚會是不幸中的大幸,雖然大家都非常珍惜在主裡的這份極寶貴的團契,但卻總是處在「既相愛又怕受傷害」的尷尬小心中,深怕一不小心就把事情搞砸了,深怕得罪人被報復,於是日復一日不得釋放。彼此之間的嫌隙就越來越深,大家就越來越遺憾和無奈!

  所以至目前為止,本體系大多數的人是無法作聖工的,本來互為肢體應該緊密結連,各按其職各人照所得的恩賜發揮所長,無所不談、互為知己、相輔相成力拚聖工的,無奈卻因身量不足,彼此傷害,一直停留在療傷止痛的階段,無法一起力拚聖工。   面對這個令全體系停擺無法運作的嚴重問題,有人是保持沉默、無能為力;有人是採取不理不睬無法合作;有人是隔山觀虎鬥,只求明哲保身;有人是忍氣吞聲,只求退一步海闊天空;有人是得過且過,只求相安無事;有人是暗自流淚,默默療傷;有人是天天禱告仰望,求 神施恩憐憫;有人是心懷不平,逢人就說,只想從他人之處取得同掛感,卻鮮少人有勇氣敢跟當事人當面說清楚講明白。   所以師母不得不重述,大人與小孩最大的不同是――小孩甚至比大人還聰明,但小孩子就是受不了委屈,吃不了苦,負不起責任;會製造問題,會發現問題,但是不會解決問題。聖經已經非常清楚明白地告訴了我們,要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各樣問題,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凡事當面說清楚講明白。   師母相信這句話大家都會背了,但是就是行不出來。這現象使師母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不樂見的事實――師母只能面對現實地承認――目前本體系充滿了說不得的褻慢人,以致人人自危大家不敢說真心話,免得受到惡人的報復,一旦結下樑子就死定了。於是一個充滿了褻慢人的神之子體系,就成了「肥山羊集團」――

  「我的羊群哪,論到你們,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在羊與羊中間、公綿羊與公山羊中間施行判斷。你們這些肥壯的羊,在美好的草場吃草還以為小事嗎?剩下的草,你們竟用蹄踐踏了;你們喝清水,剩下的水,你們竟用蹄攪渾了。至於我的羊,只得吃你們所踐踏的,喝你們所攪渾的。」【結三十四:17~19】

  但莫忘了,本體系是由 神居首位掌王權的體系, 神說――

  「我必在美好的草場牧養牠們。牠們的圈必在以色列高處的山上,牠們必在佳美之圈中躺臥,也在以色列山肥美的草場吃草。主耶和華說:我必親自作我羊的牧人,使牠們得以躺臥。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只是肥的壯的,我必除滅,也要秉公牧養牠們。」【結三十四:14~16】

  「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在肥羊和瘦羊中間施行判斷。因為你們用脅用肩擁擠一切瘦弱的,又用角牴觸,以致使牠們四散。所以,我必拯救我的群羊不再作掠物;我也必在羊和羊中間施行判斷。我必立一牧人照管他們,牧養他們,就是我的僕人大衛。他必牧養他們,作他們的牧人。」【結三十四:20~23】


  莫忘了,信實、慈愛、憐憫的主,早已把我們安置在全世界最佳美、最豐盛的草場下,由 神親自藉著祂所膏立、合 神心意、尊主為大的末世首位使徒――我們的牧師來餵養。全世界再也沒有像我們這麼蒙恩、蒙愛、蒙福的屬靈嬌兒了。   按理,大家應該非常會解決問題才對,無奈正好相反,因為到目前為止有很多人還不想長大,只想當小孩,不想負責任,不想捨己、順服、下寶座,不想治死老我,不想攻克己心,叫身服我;只想坐下吃喝起來玩耍,只想被寵、被溺愛,只想吃餅得飽,只想闔家平安,根本不以 神的事為念,不以基督的心為心。   不是高雄總會不出面解決問題,師母常說要高雄總會出面解決問題很簡單,把發生問題的人找過來,對這個說一說,對那個加以提醒,若不聽勸就把他當外邦人和稅吏就行了,今後死不認錯的人就不必來聚會了。但大家不要總是一直停留在幼兒的階段,一發現問題就只懂得找爸爸、媽媽出面。   有一次在電話中師母如此告訴一位姊妹,我說:「當妳的孩子還小的時候,被人欺侮之時,他一定是回家哭訴說:『爸爸有人打我!』『媽媽有人欺侮我!』於是家長就出面幫孩子解決問題。長大之後,他就懂得如何面對問題,懂得自己出面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   當他充滿人生歷練之後,他不但會解決自己的問題,還會幫父母親出面解決問題。若有人欺侮他的父母親,他會挺身而出捍衛雙親,不是嗎?」   她很欣慰地說:「是呀!師母,我的孩子從小就很會解決問題,不用我操心。我的外孫女,從小就很會解決問題,讓我很放心!」   我說:「所以妳很得安慰,不是嗎?牧師、師母也是如此,如果你們很會解決問題,我們也會深得安慰!我們也才放心。師母不是不知道你們的光景和處境,正因師母知道,所以師母必須配合 神的進度,讓你們按著 神所賜的時間、環境和機會,學習解決問題,不能總是像長不大的『遲緩兒』那樣,不會解決問題。   師母在世的年日有限,我不知還能陪你們多久?師母回天家與牧師永相聚的時間一天比一天近了,所以我不能只給你們魚吃,我必須儘快地教妳們如何去釣魚。所以許多時候師母必須忍住,師母不能插手去管你們的事,必須讓你們有足夠的時間,按著主耶穌的教導――凡事當面說清楚講明白,之後,若有人死不認錯,高雄總會才能出面調和。」

  師母一再地分享,為人父母為了讓孩子長大,不得不「停、收、等、慢」

  一、停:給愛前,先問這是誰的需要?

  二、收:孩子的問題,留給他們自己去面對去解決

  三、等:不立即服務,讓他為自己負責

  四、慢:延後享受,競爭力更強


  師母深以為我們若能將以上「停、收、等、慢」四口訣運用得當,定能將你的愛昇華,才能真正對孩子有幫助。


  師母知道,在人性中有很難克制的競爭比較、嫉妒紛爭,人往往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自己。再加上人很難與喜樂的人同喜樂,所以人與人之間變得很難相處。所以師母曾在分享時如此呼籲――

  與喜樂的人同樂之難度很高,要將心比心要很低調

  以讚教師每一次都很努力的查經,我們都知道羅馬書真的非常難查,他很努力地簡單扼要明瞭,很精準很精闢的查,真的每次都讓師母非常的感動!謝謝他!

  查羅馬書第十三章之時,當以讚教師問大家:「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哪一個比較容易啊?」師母也是覺得,與喜樂的人同樂真的比較困難。以讚教師也舉了他的例子說明。師母為什麼覺得與喜樂的人同樂比較難,師母當然是有親身體驗的。

  舉最近的例子好了,當師母看到陳同行弟兄傳來的傳真,裡面有講到一個非常令人開心的事情,就是同心姊妹八十幾歲的爸爸第三期肺癌的腫瘤居然消失了,真的是一件很感恩的事情,真的很替他們高興。

  可是在替他們高興之同時,師母卻忍不住哭了,因為別人癌症都得醫治了,可是我的牧師卻沒有。

  所以要與喜樂的人同樂,真的難度很高。當然我會替他們高興,可是關起門來自己會獨思量。感謝 神,聖靈為了要幫助和安慰師母,在曉諭師母說:「妳這個心態是正常的」之同時,聖靈及時從師母的記憶庫中抽出了一段資料曉諭我。


  神讓我想到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片,裡面常常有前方將士的家人去看陣亡名單的劇情,看到自己的孩子或丈夫還在,就很得安慰;看到自己的孩子或丈夫陣亡了,就傷心欲絕!真的是兩極化。孩子或丈夫陣亡的家庭需要時間來調整來療傷,很難馬上跟孩子或丈夫凱旋歸來的喜樂者同樂,這是一定的。

  所以我們不是心胸不夠寬,沒有與別人同樂,而是同樂的難度真的很高。師母今天要講的重點和角度是——喜樂者要將心比心,要有同理心,當我們蒙 神賜福,恩典滿滿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很低調!很低調!不是大家不跟你同樂,真的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那是必然的。請喜樂者先跟哀哭的人同哭吧!


  我們神之子體系真的是一個 神非常同在、同工、同情、同步、同行的地方, 神知道要如何帶領我們,我們的理性很差、也沒有什麼知性可言;感性很混亂,靈性很奇怪,讓 神更是每時每刻都注意到我們的感性、理性、知性跟靈性四個區塊的均衡發展。   在任何一個團體,主管單位能主動地讓大家這四個區塊都兼顧的,到目前為止只有由 神親自居首位掌王權的神之子體系。   因為在任何一個職場,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團體,通常都崇尚理性跟知性,靈性當然談不上,感性儘量的隱藏,隱藏再隱藏。   畢竟職場講究的是工作績效,是戰蹟,職場如戰場,深怕員工情緒不穩、失序、失常、萬一失控那就更麻煩了。唯恐大家因情緒不佳拚不出業績,所以感性常常被人與「情緒化」「不適任」劃上等號;所以感性這個區塊很少人去碰觸。但若感性的區塊不處理好,會直接影響到知性、理性的運作;更會直接影響到靈性的成長。   若感性這個區塊一直被忽略,人格必受影響,一旦人格被扭曲,各樣的偏執性格都會出現。甚至會極端到以殺人放火來宣洩,做出各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變態行為。古今中外每個暴君、每位梟雄、每位狂徒的行為之所以如此變態,都是因為感性的區塊極端扭曲所導致一發不可收拾。   例如:羅馬帝國暴君尼祿火燒羅馬城,並嫁禍給基督徒全面屠殺基督徒。例如:德國希特勒慘無人道地大肆屠殺猶太人。都是因為他們感性的區塊極端扭曲;導致理性全面失控的緣故。   若誤以為是理性失控,才導致感性扭曲;意思是為了若要讓感性穩定,就一味地用理性來強迫壓制,不讓感性做徹底的療傷是一件很可怕的錯誤。   所以 神在我們神之子體系,親自帶領,親自培育,讓我們在祂的愛中,可以真情流露、無所不談、直抒胸臆,讓我們正視感性的重要性。   全知全能的 神知道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禁果,被罪所轄制之後的人類,要如何才能存活下去。 神知道犯罪之後的人類會被魔鬼弄瞎心眼,會被魔鬼欺騙、矇蔽、誘惑、誤導、轄制和捆綁。   魔鬼會教唆人類,讓人類誤以為感性是不理性、是軟弱、是令人憂傷,是弱者的表徵,所以一個有智慧的強者要跳出感性的泥沼。不容感性有一絲宣洩。   神不是要人類陷在感情的泥沼裡自怨自艾自憐, 神要我們知道感性的重要性。因人一旦不知感性為何物?或故意忽略、故意漠視、故意歧視,故意壓制感性,視感性為無用無價值,視感性為有害的毒物,任意踐踏感性,一個個將因踐踏感性而變成怪獸。   神是愛, 神無法使用踐踏感性的可怕怪獸來成就 神的事,來建造 神的國度,來與 神愛的互動。所以 神要培養一群跟祂在愛中能夠互動的孩子,過著在地如同在天的生活。 神要我們先在地上學習如何在主裡愛的互動。   所以 神常常藉著師母與大家分享,讓師母不談什麼大道理,也不談什麼很知性的、很高深的東西, 神常常讓師母在臺上講的就是很感性的東西。   因為唯有勇於真正面對自己的感性,並很理性地去感受、去處理的人,才是真正經得起考驗的。面對自己最敏感、最脆弱、最柔軟、最易受傷的感性區塊,還能站立得住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經得起考驗的人。   一個一味地逃避、不敢去面對自己感性區塊的人,能力、個性、地位、權利越強大,他的殺傷力、破壞性、玉石俱焚的威力就越驚人。古今中外、歷世歷代的暴君就是活生生的可怕案例。   也就是說——一個人一遇到感性的區塊就一味地逃避的話,後遺症都非常不容忽視。所以 神要我們勇於面對。

  目前本體系的問題是大多數的人還不會處理自己「感性的區塊」,於是不但自己過得很辛苦,別人在他週圍也嚐盡了“伴君如伴虎”的不安、錯愕、辛苦和恐懼!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愛就是恆久忍耐,但你是否讓人忍很久了!-下

如果敬畏 神的心大過充滿著罪性的老我,你的老我敢坐大嗎?如果你敬畏 神的心大過喜歡過不聖潔的生活,你敢過不聖潔的生活嗎?如果你敬畏 神的心大過不解怨的心,你敢不解怨嗎?你敢任意妄為嗎?你是不敢的!但是我們並不像牧師那麼敬畏 神,所以我們老是在原來的問題上打轉。

 
 
愛就是恆久忍耐,但你是否讓人忍很久了!-中

就算面對大而可畏、全知、全能、公義、聖潔、智慧、權柄、能力無限榮美的宇宙萬物主宰,身為一無是處、愚不可及的受造之物人類,也要知道 神所喜悅和 神所厭惡的是什麼?不是嗎!更何況面對老我奇大、罪性滿滿的人類,我們能不知己知彼嗎?

 
 

朱虹恩牧師曾於1986年蒙 神揀選、奉 神差遣到以色列主耶穌禁食的曠野禁食四十天(前二十天不吃不喝;後二十天只喝水),蒙主賜下啟示,奉 神差遣至世界傳揚如何預備主基督再來與聖徒被提奧秘。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訂閱神之子體系啟示信息

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提摩太後書 二:12》

  • 神之子基督教會Youtube
  • 神之子基督教會Podcast

本平台為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唯一官方授權運營
Copyright © 2022 SOGChurch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bottom of page
DMCA.com Protection St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