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就是恆久忍耐,但你是否讓人忍很久了!-中
-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 2023年11月20日
- 讀畢需時 12 分鐘
已更新:2023年12月13日
四、唯有先了解自己,才能治死老我
林弟兄分享說――
「有研究報告顯示:相信算命的人,他的命運也會相近或相同,因為他的生活態度易照著算命的話走。是他選擇了讓它發生,促使它發生。我們忘了人是變動的人,是無法定型與歸類的,更何況是一信靠主之人的改變,豈是我能預測。
沒有人喜歡被加註莫須有的標籤,我一直在學習不貼別人標籤,看每一件事件發生都是新事,不依賴自己的舊經驗看事物,這很難學,真的。同時學習當別人貼我標籤時,或他人貼別人標籤時,我能不為所動、不為所苦、不為抱不平。
同時求聖靈帶領,學習只要付出、只要給予,不求其它的真愛生命。我知道我只要緊緊抓住 神的應許,藏在主裡,必能勝過與得著;雖是很難,努力加努力,做就對了。」
師母相信林弟兄想表達的是――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太七:1~4】
因人與人之間必須互相了解,才能共處、共事。所以如果不是出於固執、偏頗、論斷、成見、嫉妒、紛爭、敵視、誣衊、誹謗、抹黑、拆毀、報復、惡意、詭詐的不良動機;而是從客觀、分析、歸納、關心的角度切入,我們最起碼要知道對方的感受、想法、看法、作法,他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要了解他的個性和特質,他的長處和短處、強項和弱項,什麼是他目前不可碰觸的地雷等等。
就算面對大而可畏、全知、全能、公義、聖潔、智慧、權柄、能力無限榮美的宇宙萬物主宰,身為一無是處、愚不可及的受造之物人類,也要知道 神所喜悅和 神所厭惡的是什麼?不是嗎!更何況面對老我奇大、罪性滿滿的人類,我們能不知己知彼嗎?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若不知己知彼,不啻是愚昧無知,一定會因愚昧無知而害人害己。一樣米養百樣人,我們不要論斷人,但我們要想方設法了解人。偏偏有些人連自己都不了解,要如何去了解別人?要如何讓別人來了解呢?若彼此不了解要如何相處呢?更遑論同心合一拚聖工了。難就難在這裡。
在主裡我們互為肢體,有人當手、有人當腳、有人當眼睛、有人當嘴巴、有人當耳朵。每一個人的才幹和恩賜各不相同,每一個人的強項和弱項、特質和個性各不相同。為了各盡其才、各按各職,若不分析、歸納,加以分類整理歸檔,還真的會亂象衍生。
本應當手的去做了腳;本應當耳的去作眼睛的工作;擺不對地方,大家都無法發揮功能。因我們不是無所不能,我們的才幹、技能是有限的,若環境允許,我們儘管分工合作,按所得的恩賜和才幹彼此服事,不要擺錯地方,會事倍功半,甚至會誤事。
我們不應該因著自己的偏見、固執貼別人標籤,到處死性不改地亂論斷人;但我們要真正去了解一個人,才能與他同工、同心、同情一起為 神的國度打拚。
師母已經說過了好幾次,若不了解自己,若不了解別人的感受,真的是越服事越災難!本體系眾兒女(包括林弟兄在內)看遍了許多競爭比較、嫉妒紛爭的事,誠如姊妹在2012年7月1日主日異象分享之時所言:「看到以恩師母在台前司會,是一種靈裡對她的愛。這時主就問我:「你看到以恩師母的感覺是什麼?」
我回答主說:「是愛。」
但這時,我又告訴主:「主啊!這愛不是我的,是從祢來的!」
這時又讓我想起,我那時在齊弟兄家參加主日網路敬拜,我看見林弟兄司會,我看到教師、師母一個個唱靈歌,我忽然好想念他們。
這時,主和牧師出現在我的靈裡,我也知道這濃濃的愛不是我自己的,是來自主的。我明白當年牧師的愛和付出是那麼的盡力,這是來自主的大愛,因為牧師和主的關係是那麼的親密。
我記得牧師剛離世時,牧師在靈裡告訴我:「姊妹,我已經把愛帶進永恆中,這愛和努力也成了我永遠的基業了!」
這時我知道我沒有什麼好自誇的,因為連愛都是從主而來。若不是主的憐憫,以我的本性來看事情絕對是自私自利,專挑自己的好處來做,見不得別人好,別人做的事我盡都是批評。別人得罪我,絕對是不解怨的,但是現在我知道我不可以有如此的行為了!」
師母知道正因大家總是如此這般――有主的愛加添之時,就好一點;沒有主的愛加添,就彼此傷害。帶給別人的總是傷害多於安慰,麻煩多於幫助,暴戾多於祥和,自私多於愛心,批評多於鼓勵,打壓多於支持,所以如今神之子體系被彼此傷得「哀鴻遍野」,表面上相安無事、相敬如賓,事實上已經毫無集體戰鬥力與同心度。不因牧師回天家之後,大家就因心被恩感、愧疚懊悔而彼此認罪、彼此療傷。 師母在此慎重提醒――若不真正彼此認罪,神之子體系已無力為主做什麼! 神也不會使用這樣「不知要如何彼此認罪、彼此療傷」的一群人。 有人被傷害,有人被絆倒;有人傷害人,有人絆倒人;但不管是加害者或是受害者,都共同擁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因身量不足,所以只會製造問題,只會發現問題,但就是不會解決問題。所以都還不能為主所用。 到底 神還給我們多少時間去成長,去學習「如何解決問題」,我們不得而知?將來有誰能從只會製造問題,只會發現問題的孩童階段,長成滿有基督的身量,任遭何事都能靠主得勝,任何難題都能靠著從 神而來的聰明智慧,讓問題獲得解決,我們不得而知? 但已知的是――若只會製造問題,只會發現問題,但卻不會解決問題,是沒有辦法作聖工的。 乍看下去他是作聖工,但小孩玩家家酒之時,也是有模有樣的,你當爸爸,妳當媽媽,你當兒子,這是我家……,但所用的家具可能是撿來的幾個石頭,所煎的魚可能是一片樹葉,所用的電話可能是養樂多的空瓶子……。但小孩子卻玩得不亦樂乎,但那叫「扮家家酒」,那是小朋友在作遊戲,而不是真的在作聖工。
說到人與人的不同,說到同一個人有可能前後因改變而不同,談到人因信主以後之改變,豈是我們能預測?人的善變總是令人無法捉摸,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但就算信了主,若要老我坐大自己做主,連 神都只能任憑他去,嚐他自己所造的罪果。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不管各人的老我有多大,不管各人信主以後的改變有多大;人還是各有不同的特質和性格,師母想說的是――同樣是很好的基督徒,滿有主的生命,同樣是敬虔度日、清心愛主、聖潔榮美、遵行天父旨意、遵行全備真理,同樣行事為人已經成全完備、毫無缺欠、完全聖潔、無有瑕疵的基督徒,還是各有不同的特質和性格,不可能是一模一樣。
他們一樣愛主、一樣愛家人,一樣愛弟兄姊妹,一樣愛教會,一樣愛世人,但他們不可能只有一個模樣、一個想法,一個動作,他們依然各有不同的風格、行為模式、興趣、嗜好、特長、性格和特質。我們若以為每一個人都只喜歡紅色,都只喜歡同一個人事時地物,那就大錯特錯。
簡單地說:「同樣都是好人,也有不同的嗜好、特長、興趣,看事情各有不同的角度和切入點,各有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想法、看法和作法。只是我們必須在異中求同,彼此溝通。」
所幸 神賜給本體系有與 神相通的管道,讓我們可以明白祂的旨意,所幸 神在本體系居首位掌王權,否則大家真不知要何去何從?在節骨眼、在關鍵時刻真不知該由誰來作主,該聽誰的才對?所以我們要很感恩,所以我們在神之子體系真的是非常輕省的,因為一切都由 神親自掌管、保守、看顧和引導;這是我們都清楚明白的。
我們也都清楚明白「因為思想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言語,言語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思想一旦形成性格,性格真的就決定了命運。 神讓人類有自由的選擇意志,一旦你的思想(選擇意志)如何,你就選擇了什麼的命運(造成了怎麼樣的結果)。
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因選擇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於是就造成了我們所知的結果,師母對此不再贅述。
我們除了要了解自己,要清楚明白我們的特質中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我們的老我惡質傾向是什麼?我們的弱點、軟弱、不足在哪裡?生活的十一種機能【同理心、自信心、勇敢、接納別人、表達力、等待力、親和力、尊重力、合作力、智慧】我們擁有了幾項?二十種商數我們擁有了幾項?【請參閱2012年5月13日第488輯週訓母親節師母感言《何謂20種商數你具備了幾種?》一文】
我們還要彼此了解。
你要了解九種人格特質中你是屬於哪一型的?別人又是屬於哪一型?――
一、思考型:1.矛盾型、2.觀察型、3.鬼才型。
二、情感型:4.多感型、5.服務型、6.社交型。
三、 才能型:7.指揮型、8.溫和型、9.正確主義型。
1. 矛盾型——友善、可愛、善變、支持別人、愛擔心
2. 觀察型——重個人隱私、獨立、好奇、愛思考
3. 鬼才型——樂觀、好動、追求刺激、沒耐心
4. 多感型——敏感、富想像力、忠於自己、情緒化
5. 服務型——善良、熱心服務、關懷別人、管太多
6. 社交型——自信、活動力強、重包裝、愛比較
7. 指揮型——堅定、控制慾強、直來直往、太獨斷
8. 溫和型——隨和、穩定、太被動、容易順應別人
9. 正確主義型——正直、自律、公平、道德觀強、愛批評
例如:你不是服務型或社交型,你硬要搶著當招待作公關;你是正確主義型的,你卻自以為自己比溫和型的人還溫和;你是指揮型的,天生耐不住要指揮眾人,你卻不自覺;你是鬼才型的,卻要學別人多愁善感,這些「到錯位」的現象都會讓自己和週遭的人深感不安、困擾和錯愕!
若你不了解自己,你鐵定「白目」(台語:不清楚狀況)到處得罪人,而不自覺;你鐵定會不定時地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處處自曝其短,雖覺尷尬,但卻不會自省;只會怪命運作弄人,怪東怪西怪別人;只會悲嘆世上無知己;悲嘆自己懷才不遇;但就是毫無自知之明。若你因此跑去算命,就正中魔鬼的圈套。
注意!基督徒是不准算命的,若不聽勸跑去算命,還選擇聽算命的,就會變成思想決定命運,是你自己選擇了讓算命的內容發生,是你的思想決定促使它發生。
五、千萬不要好心卻做了壞事
說到人的多樣化,怎麼講都講不完。
例如:嘮叨是為了隱藏心中的恐懼,嘮叨是從側面表達內心的需要,但同樣是嘮叨,有人是因怕失去傳承,於是必須因一一吩咐交代而嘮叨;有人是怕別人會犯錯、吃虧上當,於是必須因教忠教孝而嘮叨;有人是因怕失序,於是為了告知各樣細節、建立生活規則而嘮叨;有人是因唯恐消失在宇宙中,為了表達他的存在而嘮叨;有人是因喜歡分享,於是會因不停地敘述而嘮叨。
例如:同樣是「公主病」,有人會自組一個王國,她是以保護她的子民自居;有人本身就覺得自己很高貴,不需要別人是否覺得,反正她就是"公主"。
例如:同樣是為了要改善「碎碎唸」的局面,有人因怕失序而碎碎唸,所以你必須先配合他的基本原則,先要他放心;有人因愛需要對方回應而碎碎唸,所以要與他交心,給他真相和答案;有人本來就愛管,所有的事他都想管,所以要嘛你就躲起來,要嘛就主動出擊由你先管他,分散他的注意力。
例如:同樣是與人交通,有人欲言又止、點到為止;有人是冷言刺激、話中有話;有人是機關槍掃射、不用呼吸;有人是一刀斃命、一箭穿心。
例如:同樣是夫妻相處,有人是互信、互愛、無話不談,天天向配偶表達恩愛情意;有人是打情罵俏,總是吵吵鬧鬧,不是冤家不聚頭;有人是不說好話,惟恐誇了對方之後,對方變得很幼稚,惟恐對方婚後不夠成熟;有人婚後還是很花心,想跟成功的異性多交往,跟有深度的異性多交心,跟漂亮的異性多握手,跟平凡的異性過一生。
同樣是說話,有人是覺得說破了沒意思而不直說;有人是希望讓人有好感而不直說,有人是對自己失敗、對搞不定、對吃癟的事不直說。
同樣是逞強,有人是因自尊心逞強、因悲憤而逞強;有人為了表現給他在乎的人看而逞強;有人自以為很輕鬆,很高傲自以為有本事無所不能,是挫折的問題,不是他個人的問題,不知自己在逞強。
有人在事業上逞強;有人在自尊心上逞強,地雷區多怕被看穿;有人在愛情上逞強,怕實情被戳破,愛情破滅。有人是搞定了以後才以生活經歷的方式來陳述;有人總是報喜不報憂;有人受委屈還要為對方做面子。
同樣是互動,有人需要陪伴聆聽,一旦對方失信,他會降溫,自己先啟動自保機制,以免失望,但一旦冷了就很難再熱回來。他需要生活的默契、優雅的溝通和品味;對他小氣還可以,對他的家人小氣不可以。
有人要看到真的關心,會找真正關心他的人;有人需要被發現、被肯定,希望讓父母開心,希望對方能重視、能配合、能理解,他會因不被關心而焦慮,甚至不惜叛逆。
有人又要被尊重,又要瀟灑相待,不能婆婆媽媽,要讓他覺得很俐落很帥氣,對不在意的人很活潑,但對他有意的人,他反而是有點反常。往往小題大作,喜歡誇張的浪漫。
同樣面對情緒低潮,有人是戰將型的,他有強烈的成功意志,要場面,要有創作感,外面很強,裡面卻是脆弱的,但旁人的擔心是他的干擾,不喜歡別人幫他,所以旁人要小心,不要傷了他易碎的玻璃心。
同樣是撒嬌,有人是令人憐愛、不忍拒絕;有人是如火山爆發般的強烈,令人招架不住(變相的撒嬌)。
同樣是喜歡運動,有人喜歡球類,有人喜歡田徑;有人喜歡戶外活動,有人喜歡室內活動。同樣是球類運動,又有各種不同球類的選擇,例如:有人喜歡打乒乓球,有人喜歡打網球,有人喜歡打高爾夫球,有人喜歡籃球、棒球等等。每人各有不同的選擇。
同樣是喜歡藝術,有人喜歡舞蹈,有人喜歡音樂,有人喜歡繪畫、電影、歌劇……等等,各種藝術中又分各種不同的風格和派別,若要細分,真是派別繁多。像師母就喜歡古典芭蕾、古典音樂,而不是現代的前衛藝術創作。
同樣是要結婚,每一個人的擇偶條件也各不相同,有人是對方的氣質要對,要有出眾之處,道德要好、有吸引力,但又不能太招蜂引蝶,要穩定,對未來要提供穩妥的安全感,對自己要有幫助。有人是對方的外表要合胃口,生活情趣很重要,要有被接受、被充分了解、被包容的安全感。
有人是非常出於氣氛,內在渴望浪漫,會找麻煩給自己擔。
有人努力經營之後,不再動心;有人想平凡又想有成就,還不停地自我摸索、整合;有人是太夢幻、太嗆辣令別人吃不消;有人是精神很難交會,很少人能再引發他的感情,有人覺得自己一直都有在配合別人、都有在調整自己,但他不了解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麼?不了解自己所提的條件跟自己不合。簡單地說――就是不了解自己到底需要什麼?
同樣是經營婚姻,有人相敬如賓、細水長流,從來都不說:「我愛你!我好想你!」有人是天天說:「我愛你!我好想你!」有人打是情、罵是愛,不是冤家不聚頭。
同樣是受到傷害,有人就懷恨在心,一輩子都不饒恕。有人就能放棄自己要別人盡義務和不饒恕別人的權利。
同樣是父母失和或離婚,有人就無法面對而消沉;有人就勇於面對而自立自強;有人就憤恨不滿而盡做悖逆不當之事。
同樣是失業或失戀、或喪親或喪偶,有人就奮發圖強,有人就自暴自棄。有人很快就爬起來,有人需要很漫長的療傷止痛期。
同樣是生活,有人天生傾向為自己而活;有人傾向為別人而活;有人傾向為追求新事而活。有人天生沉默寡言,有人天生活潑開朗,有人惟恐自己消失在宇宙中;有人巴不得消失在宇宙中。有人天生個性消極、悲觀、憂慮;有人天生積極、陽光、燦爛。有人非常說不得,有人謙卑受教。
有人身強力壯,有人體弱多病;有人悖逆頑梗,有人純真柔軟;有人剛強壯膽;有人軟弱無能;有人聰明機智,有人愚昧無知;有人樂觀上進;有人開朗豁達,有人多愁善感;有人自甘墮落,有人自立自強;有人很容易靠主得勝,有人很難靠主得勝;有人善於利用時間,有人總是虛度光陰;有人會把握時間、環境和機會,有人卻總是坐失良機。
有人天生老么個性很會撒嬌,有人天生老大個性很有責任感;有人天生愛管閒事、愛聽八卦、愛散佈不實謠言;有人愛撒謊,唯恐天下不亂,見不得人好,好逸惡勞、好宴樂、愛慕虛榮、貪愛錢財、競爭比較、嫉妒紛爭、愛掌聲、愛現、愛舞台、愛世界、體貼肉體、受不了委屈、吃不了苦,只會製造問題、只會發現問題,卻解決不了問題。
有人忠厚老實,吃苦耐勞、安貧樂道、不說謊、勤奮節儉、淡薄名利,擁有無虧的良心、清潔的愛心、無偽的信心,為主而做、為主而活。有人很容易捨己、順服、下寶座,很容易治死老我,有人很難捨己、順服、下寶座,很難治死老我。有人天生有愛心,有人天生只想被愛,不肯長大。
有人是預定得榮耀的器皿,有人是預定遭毀滅的器皿;有人聞了基督馨香之氣就活了,有人一聞就死了。當主再來之時有人預定被提,有人預定被撇下。
總之,一樣米養百種人,你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式對人,你不能因為你坦蕩蕩、問心無愧、很好心、很誠實就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一條腸子通到底,"英雄不改其本色"冒失突兀不知別人的感受到極點,你是坦然無懼、頂天立地、無虧天地,但別人可是怕了你,能躲你多遠就躲你多遠。有一句話說非常生動:「不要好心作壞事。」真的千萬不要好心卻做了壞事。
至於我們自己是屬於哪一款?別人是屬於哪一款?我們要能分辨和歸納。我們要充分了解自己,努力了解別人。誠如林弟兄之所言――「做為其中角色者,又是否清楚自己的特點、特性、能盡 神給的本份?如何將 神賜給我們的特長【極效化】,而不是「集笑話」,是發揮至極致的效率。
這是一個艱巨的功課,我們是多重角色是父親、母親,是兒子、女兒,是學生、老師;是主管、是部屬;每一次的切換都要恰如其分才行。」
若不了解自己,又不了解別人,則一片混亂。不但無法將 神所賜給我們的特長「極效化」,還真的是會「集笑話」,甚至會讓天下大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