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猶太人是相當愛護自己同胞的民族,對於貧困的同胞往往有一份責任感

已更新:2023年11月19日

  以讚教師查考使徒行傳之時提到——

  「猶太人是相當愛護自己同胞的民族,對於貧困的同胞往往有一份責任感。之前我們查考哥林多前書得知,當時保羅也是到處募款要救助耶路撒冷比較需要幫助的教會。在猶太習俗中,有一些比較特別的互助方式。

  例如:每逢星期五的早上,他們就會派兩個人到市場或是私人住宅區,為貧窮的弟兄姊妹募集金錢或物品。市場原本就是人潮多的地方,購買東西的人也多,身上的錢也會比較多,甚至有時也會到聖殿的入口處募集。當他們募集完畢之後,當天就將這些物資分發出去,讓比較貧困的弟兄姊妹過一個比較舒服的安息日,讓這些有困難的弟兄姊妹得到接濟與幫助,能夠維持一段時日的生活。

  另一種方式是對於比較不能夠自給自足的人給予十四餐的接濟,以一天兩餐計算,共七天,這種救濟稱之為「籃子」。另一種是針對每天有急需的人,他們會挨家挨戶地進行募捐,這種救濟方式稱之為「盤子」。

  以色列復國前後有非常令人羨慕的集體農場「基布茲」的建立。

  網路轉摘:

  以色列位於亞、非、歐三洲交界處,西臨地中海,西北與黎巴嫩接壤,東隔約旦河、死海與敘利亞和約旦為鄰,西南與埃及相連。全國面積僅二七八萬平方公里,北部以低山、山谷和高原為主,稱為加利利(GALILEE)地區;南方以沙漠及大裂谷為主,稱為內格夫(NEGAV)地區。人口五六○萬,主要為猶太人和阿位伯人。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絕大多數居住在風格獨特的群體式結構村落基布茲(THE KIBBUTZ)、莫沙夫(THE MOSHAV)和村莊(VILLAGES)中。基布茲:基布茲源於希伯來語,意為「集體農莊」,是一個獨特的社會和經濟群體。

  在基布茲中,各種決策由社員組成的社員大會民主通過,土地、財產和生產工具歸農莊集體所有。基布茲設有集體大餐廳,社員的一日三餐都在餐廳內進行;餐廳內有中央大廚房和大型自動洗碗設備;餐飲採用自助形式,供社員免費享用。基布茲還有大型中央洗衣房,專門為社員清洗、縫補及分送衣物。社員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幹著不同的工作,至於餐廳、廚房和其他類似工作則採取輪作制。

  社員的勞動沒有任何工資,農莊內部也不使用錢,社員的一切所需採用記帳方式。但他們能被社區提供各自所需的一切,亦即「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基布茲社員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子女教育、文化娛樂等全部由農莊統包下來。

  從這點上看,基布茲可以算是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了。兒童們從小就被送到社區的「兒童公社」裡,孩子們一起生活、一起吃飯、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另外,基布茲的社員每個月可領取少量的零用錢供外出度假旅行使用。

  第一個基布茲建立於以色列國成立不久前的1948年,拓荒者們主要是一群來自東歐的猶太青年。今天在以色列,大約有百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在二七○多個基布茲裡,大多數基布茲的人口在五OO至六OO之間。基布茲的傳統經濟是農業,其生產的農產品佔全國總產量的百分之四十。近年來,基布茲也開始發展工業和旅遊業,而且這類收入佔其總收入的比重正越來越大。

  莫沙夫:像基布茲一樣,莫沙夫也是以色列獨有的一種農莊。在希伯來語中,這個詞的意思是「新拓居地」,但人們更習慣將其譯成「合作社」。基布茲和莫沙夫都是公有制,但其主要區別是經營方式不同。

  基布茲是集體經營,強調集體性(COLLECTIVE),而莫沙夫是家庭經營,注重合作性(COOPERATIVE)。在這裡,每個家庭都擁有自己的農場和房屋,但在購物、市場營銷、社區服務等方面則合作密切。在初成立時,莫沙夫遵循的原則是「公平」,每個家庭被分配同面積的住宅,同數量的土地以及同樣多的家畜,就像小孩分煎餅一樣,住宅建在中央,土地按同一半徑分佈在四周,一個莫沙夫如同一個巨大的圓型球場。

  第一個莫沙夫建立於1921年,名為納哈拉爾(NAHALAL)。現在,以色列共有近四五O個莫沙夫,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五,每個莫沙夫平均六O戶人家,每戶約有三O畝地,大多有十五至三O個左右的雇工,年產值在十二萬美元至一二O萬美元之間。

  與基布茲不同的是,莫沙夫的體制不適於發展現代工業,在農牧業越來越不景氣時,一些村民的唯一選擇是到外面的世界去找一份工作,而莫沙夫仍是他們賴以居住的家。基布茲和莫沙夫的居民都是猶太人。


  【以下資料由耶路撒冷旅行社總經理陳正德弟兄所提供


基布茲介紹:

  基布茲(希伯來文之意為共同屯墾,communal settlement)是一種獨特的鄉村共同體;致力於互助與社會正義;是建基於財產共有型式;平等以及合作生產、消費、教育等原則的社會經濟體制;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理念的實踐;是選擇居住其中的人的家園。


平等的社會理念之實現

  第一所基布茲是在以色列建國(1948)前約四十年,由主要來自東歐年輕猶太墾荒者所建立的。他們不僅是要取回祖先古代的故鄉,也要過一種新的生活。這並非一條易路;嚴苛的環境,不慣耗費體力的勞動,缺乏農業技術,荒廢了好幾百年的土地,水源的缺乏,以及資金不足是他們所面臨的窘境。他們克服種種的困難,成功地發展了欣欣向榮的社區,為以色列人的建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至今有大概二七O座基布茲散布在全國中,其中人數約介於四OO至一OOO人之間,大部份的基布茲約有三OO至四OO個成人,成員則共約五OO至六OO位。全部居住在基布茲的居民總數約十三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百分之二點五左右。大部份的基布茲屬於三大國家基布茲運動之一,各個支持不同的特別理念。


  基布茲成長表

年(西元)

基布茲的數目

1909

第一個基布茲,Degania

1936

48

1947

145

1956

227

1966

232

1976

245

1986

269

1992

269


不分老少,每個人都住在鄉間的社區

  絕大部份的基布茲是根據相類似的計劃來建設發展。住宅區包括細心照料的成員住宅、花園、兒童住宅,各年齡層的遊樂場地,以及公共設施,如餐廳、禮堂、圖書館、游泳池、網球場、診療所、洗衣房、雜貨店等等。在住宅區附近有乳牛場和現代化的養雞場,還有一座或幾座工廠。農地、果園、和養魚池則座落於社區邊緣,由社區中心到這些地方搭乘拖曳機不太遠。基布茲裡的交通,人們不是走路就是騎腳踏車,殘障人士和老人則駕駛電動車。


決策過程是民主付諸行動

  基布茲是以直接民主方式來運作。所有居民參加的大會決定政策、選舉幹部、審核基布茲的預算、接受新的成員。不僅是決策機構,也是成員表達意見與觀點的論場。

  每天的事務都由經選舉成立的委員會來管理,他們的管轄範圍包含房屋問題、財務、生產計劃、醫療保健、文化等。一些委員會的主席們以及書記(管理基布茲的最高職務)共同組成基布茲的執行團隊,在這些職務中除書記、司庫以及工作協調者依規定是專職的,其它的委員是義務職,他們各有自己的一般工作。


基布茲的理念:讓城市居民成為農夫

  對於創始者而言,開墾祖先的土地且讓城市居民成為農夫是他們的理念,並非只是純粹為了賺取生活的開支。經過多年的努力基布茲的人民使荒地開花結果、闢農田、果園、穀田、養雞場、酪農場、養殖魚池;最近有機農業更成為他們經濟的主流。

  透過辛勤的工作及先進的農業技術的結合,他們達成了驚人的結果,佔今日以色列農產品極大的比例。


基布茲經濟的多元性

  基布茲的產品生產活動分成許多自主性的部門。雖然他們大部份仍以農業為主,實際上今日的基布茲已跨入多種的工業。雖然其工業生產範圍極廣,從流行服飾到灌溉系統,不過大部份的產業集中在三方面:金屬業、塑膠業、和食品加工業。大多數的工業設備並不大,員工人數大多在一○○人以下。

  基布茲在許多地方集中他們的資源,建立了地區產業、軋棉機和家禽肉包裝廠,也提供一連串編篡電腦資料以至共同購買與銷售的服務。

  基布茲對國家生產的貢獻,在農業(百分之三十三的農產品)與在工業(百分之六點三的產品)都遠超過基布茲所佔的全國人口比率百分之二點五。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基布茲成為觀光業的中心,其中的娛樂設施,如賓館、游泳池、騎馬場、網球場、博物館,稀有動物園、水上娛樂設施等,以吸引以色列當地人及來自國外的觀光客。

由於以色列人口增加以及城市中心擴張的緣故,因地利之便,他們也提供諸如洗衣、餐飲、工廠直銷的批發和托兒,也包括夏令營等服務一般大眾的行業。


致力於工作是基布茲的基本理念

  「工作本身是可貴的」,這個勞動的尊嚴的信念提升了原本是最低賤毫無特別地位、搞頭、或其它什麼的勞力工作。基布茲的居民被分配期間長短不一的職位,而像廚房或餐廳的日常瑣務是以輪值方式運作。每一經濟分支單位是由一位經選舉產生的行政幹部負責其任期為二至三年就需更換,一位經濟的協調者須負責統籌不同經濟分支單位的工作、完成生產及投資計劃。

  雖然管理的工作越來越專業化,基布茲仍然採用多元化的行政組織方法使他們的經濟結構適應時代的需求,不失去相互的責任及工作的平等精神。

  女人是平等的參與勞動者,他們從事基布茲各部門的任何工作。然而兩個世代以前基布茲的女性賣命證明他們也可以做「男人的工作」,現代的女性大部份不喜歡從事農業或工業的勞動,而偏愛教育、醫療保健,以及其它服務性質的工作。年長的居民則依照他們的健康及體力從事適宜的工作。

大部份的基布茲成員就在基布茲工作。不過有些則在當地基布茲的企業體工作,少數人在基布茲全國性組織的支持下,被基布茲派任教育性或政治性的工作;其它也有人有特別才能或專長而在基布茲的體制外求發展,不過那些在外地工作的人還是將其所得交給基布茲。

  雖然這與基布茲自給自足的原則反其道而行,但是有時候基布茲會因為工廠的工作、農業工作、旅遊服務業以及其他的工作缺工而聘請基布茲以外的支薪員工。許多的基布茲招募以色列或外國的青年志願義工,讓他們在基布茲停留一個月或更久,免費提供食宿以換取義工的志願服務,因此部份的解決了需要從外面聘請員工的困難情況。


基布茲成員工作的地方分類比率

產業

比例

農業及漁業

24%

工業及採石場

24%

旅遊業、商業及金融業

11%

交通運輸及傳訊業

5%

建築及公用事業

1%

公共及社會服務業

18%

個人服務業

17%


兒童與同儕團體共同成長;從嬰兒至成人的經驗共享

  不同於早期小孩集體居住在兒童之家,現在基布茲大部份的兒童與父母一起居住,一直到他們就讀中學的年齡。然而他們仍然與同年齡的同伴在特別為同年齡的兒童或青少年所設計的場所渡過白天大部份的時間。同時父母越來越多參與小孩子的活動,在基布茲的結構裡,家庭單位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了。

七十五年前基布茲的女性堅持從家事之中得到解脫,他們的孫女兒現在成為基布茲的主力;他們主張更參與撫養他們的子女,並且要給予女性更多的時間與家庭分享。

  兒童在成長時知道了工作的價值和重要性以及每個人必須分工合作。自幼稚園開始,教育體制便強調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合作;從學校的早期教育裡,年輕人就被賦予責任,也必須和同儕團體為他們的事做共同決定。年幼的小孩,做適於他們年齡的工作,比較年長的兒童接受在基布茲裡的特定工作,而中學生必須每個禮拜在基布茲的一個經濟分支單位做一整天工作。

  國小通常設在當地的基布茲裡面,而較年長的孩子必須到一間地區性的基布茲中學上學,這種中學接受好幾個附近基布茲的適齡中學生就學,讓學生經歷更廣泛的學術訓練與社會接觸。基布茲接受各年齡層之中,特別有天份或需要的年輕人住進為他們設備的住處。約有百分之四十的基布茲子女在服完兵役後仍回到他們的基布茲。而今天大部份的基布茲成員,是在基布茲長大又決定留在基布茲發展他們未來生活。


基布茲的社會致力使每個人的目標得以發展

  在自由參加成為其成員的基本原則下,基布茲是一個共有的社群,基布茲負責滿足其成員一生所需。這個社群致力使每個人發揮其最大潛能,同時要求每個人承諾負責盡職,以貢獻社群的福祉。對某些人來說,歸屬於一個小的、封閉的社區能產生滿足與安全感,這是基布茲的生活方式的一些好處,然而其他人就覺得這種共同生活是過於束縛。

  起初基布茲社會視基布茲整體比家庭單位重要,不過現在重心轉變了,基布茲現在以家庭為重。與過去比較起來,今日的基布茲提供其成員有更多的個人選擇,居民在他們生活中有更多的自主性。他們能自由決定穿什麼衣服、買什麼傢俱、到何處渡假、怎麼渡假。人們有更多機會接受高等教育,藝術家和作家們能獲得其所需的幫助,並允許他們有時間達成自己的計劃。雖然基布茲的成員並未真正支薪,他們每年能獲得一定數目的金額,隨己意花錢。

  基布茲餐廳盛筵不只是一個吃飯的地方而已;這裡的居民在禮拜五晚上和假日享受特別的盛筵;這裡也是召開居民的大會,決定議案之處,這裡也是三餐時談天的好地方。


基布茲對建國的貢獻超過其人口比率

  基布茲不只是一個屯墾或生活的形式而已,它也是以色列社會中一個重要的部份。在以色列的建國前及建國初期,基布茲承擔了最重要的功能:屯墾、移民、國防、農業發展等主要功能,當政府承接了這些功能以後,基布茲與社會的互動關係雖從未停止,卻大為減弱。近年來,除了積極參與全國政治活動之外,基布茲也執行了許多不同的全國事務。

  許多基布茲為新移入的居民舉辦為期五個月的課程,包括密集的希伯來文教學、認識國家的深度旅遊、有關以色列人生活各方面的演講,以及在基布茲的定期性工作,參加者若決定留在基布茲,就可以提出加入的申請。有一些基布茲參加接待家庭陷入困境的青年,使他們能順利完成中學的學業。這些青年之中,有人選擇繼續住在基布茲,並加入為成員。


整個基布茲共同慶祝假日及節慶

  基布茲以不同凡響的方式慶祝猶太傳統節日或國定假日,以及個人一生的里程碑如結婚、週年紀念日等。在聖經時代的節慶及農事,則藉著詩歌、舞蹈和藝術予以再現。

  基布茲的禮堂常常有許多文化活動,以影片、專業的表演和每天幾個小時在有線電視上播放的方式,提供居民喜愛的節目。將全國基布茲裡有天份的人聚集起來,基布茲贊助了一些專業的團體,包括一個交響樂團,許多室內樂團、現代及傳統舞蹈團、合唱團及一個劇團常常在以色列以及國外巡迴表演。

  一些基布茲成立了專門蒐集考古學、自然、藝術、猶太歷史及以色列全地發展的博物館,以招徠基布茲成員以及訪客。


面對未來的挑戰基布茲正在改變

  基布茲是由拓荒團體脫胎換骨而成,在社會與經濟上有所成就,成功的在經濟上快速發展,也為以色列立國及發展做出驚人的貢獻。

  今日的基布茲是三代的人共同成就的。初期的創建者,在他們堅定的信念及明確的理念推動下,發展了獨特的共同生活的社會型態。他們在基布茲體制下出生的孩子則致力於強化基布茲的經濟、社會和行政的結構。而現在第三代的居民則是在繁榮富足的社會下成長的,他們專心致力於把他們的精力、才智應用於面對科技時代的新挑戰。

  有些居民害怕基布茲為了適應改變中的環境,會放棄了許多傳統的原則;其他人則相信這種適應能力和妥協才是生存之道。不管未來如何,只要基布茲維持它的民主性質,自願入社、奉獻和理想主義的精神繼續激發基布茲的成員,基布茲必定會有富於創造性和可觀的資源來面對未來發展的需求。


  隨著主再來的日子越來越近,天災人禍會越來越頻繁,氣候會越來越反常,飢荒、水災、旱災、雪災、雹災、公害、污染會越來越厲害,地震、火山爆發會越來越嚴重,瘟疫、絕症會越來越猖獗,人心世界會越來越邪惡,民會攻打民、國會攻打國,民生物資會越來越缺乏,物價會越來越高漲……,師母希望有一天 神會賜給我們屬於神之子體系的「基布茲」,讓我們可以自給自足,大家共榮共存,直到主再來!

  感謝全體系陪伴著師母度過最艱難、最痛苦、最折磨的日子,我會感謝弟兄姊妹直到永遠。當然我非常感謝 神!但也非常感謝弟兄姊妹,因為 神一定會陪著師母直到永遠,但弟兄姊妹可沒有責任和義務要陪師母度艱難的,不是嗎!是 神的恩典使我們同感一靈,在主的愛中,手牽手心連心,相依為命不離不棄,可是有些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我們真的是很幸運,我們真的是要很感恩!

  師母從珊瑚姊妹身上看到很正面的開啟。珊瑚姊妹所面臨的是一般人所無法承受的打擊,可是珊瑚姊妹處變不驚,莊敬自強,一路靠主剛強,屹立不搖。珊瑚姊妹以前給我們的印象是非常的平易近人,非常的可愛活潑,生命力非常強,抗壓性非常夠,戰鬥力也是非常的奇特;外加天真浪漫有那麼一點的童心未泯和卡通。

  所以儘管我們知道他是國文類組的博士,大家應該是要在她面前肅然起敬、立正站好的,可是她讓人沒有這種拘束感;她總是像小女孩那樣的單純,真善美很可愛的和我們打成一片,並沒有因為她是博士就看不起我們。她平常所呈現的比較多是屬於很可愛、很陽光、很積極、很有親和力的那一面。 神把他的丈夫接走以後, 神把她的抗壓性、生命力、戰鬥力全部的發揮,萬事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師母因著她得安慰。

  當 神把牧師接回天家之時,師母很擔心我因為思念牧師成為弟兄姊妹的負擔,我只希望我能帶給弟兄姊妹正面的氛圍,不要成為弟兄姊妹的累贅。於是哪怕是牧師生病住院、倍受折磨、最痛苦的時候;哪怕是牧師被主接回天家,師母心碎斷腸、生不如死、痛不欲生、相思成疾的時候;師母一直都不敢怠慢職守,靠主收起眼淚不停地拚命校稿、趕週訓。牧師曾經好轉, 神醫治了牧師肺癌的五分之三,讓牧師一點都不再疼痛,可是那是 神給我們的時間, 神的計劃還是要把牧師接回天家,只是 神憐憫我們額外地給了我們多一點的時間。

  後來牧師住進了加護病房,大家心急如焚,全體系全力以赴,連鎖禁食禱告,每晚都到教會守望等消息,希望 神可以醫治我們的牧師。那時因為牧師在加護病房,探病時間受限,師母沒有辦法守在牧師旁邊,所以看完牧師我就趕回來,在晚上禱告會負責報告牧師的病情,能夠精神喊話的師母就盡量去做,可是 神的計劃就是要接牧師回天家。

  牧師被主接回天家之後,我們相約在地上等牧師四十天,那時師母天天守在玫瑰園網路連線,依然不停地信心喊話,因為我覺得我所能做的就只有這件事了!我一直告訴自己我要靠主剛強!我不要成為弟兄姊妹的負擔,讓弟兄姊妹覺得師母一點都不榮耀 神,我真的很擔心絆倒人,師母一直擔心成為眾人的累贅,一直對自己的表現沒有多少把握。

  儘管弟兄姊妹一直寫卡片來告訴師母說師母做得很好,但師母對自己的表現還是沒有信心也不放心。但是這次師母在珊瑚姊妹身上看到——只要師母處變不驚,莊敬自強很勇敢的面對,你們就覺得:師母真好!就像我覺得:珊瑚真好!真勇敢!是一樣的。

  當牧師被主接回天家,我們相約在地上等牧師四十天,但卻等也等不回來的時候,珊瑚姊妹以及神之子體系眾兒女,對師母都百般的鼓勵和安慰。珊瑚姊妹不但是職業婦女、家庭主婦,還要在大學裡忙著各樣的報告以及成果展。當牧師住院時她在百忙中排除萬難,常到醫院陪伴牧師和師母。當我們全體系在地上等牧師四十天時,她也是定期到玫瑰園陪師母,天還沒亮就要從高雄趕到彰化去學校教書,她就這樣一直風雨無阻地陪著師母。

  四十天後 神還是不讓牧師回來,珊瑚就三天二頭打電話給師母,告訴師母她看了什麼資料;小宇、勝凱講了什麼可愛又聰明的童言童語;她與師母不停地愛的互動。她提供的都是非常切題非常好的資料,正好可以讓師母寫在師母感言中。

  神也藉著她不停地在靈裡在異象中看到牧師、師母愛的互動,給了師母很大的安慰和幫助。其它的弟兄姊妹也是如此,能夠表達什麼就盡量表達,給了師母極大的安慰。可是就是有幾個人不管師母怎麼做都不高興,好像是師母得罪了他們,所以師母被打擊的有點沒自信,如果不是這次 神藉著珊瑚姊妹如此處變不驚、莊敬自強的發揮正面果效,說真的師母不知道你們說師母好,是真的還是假的,因為師母被打壓得太厲害。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朱虹恩牧師曾於1986年蒙 神揀選、奉 神差遣到以色列主耶穌禁食的曠野禁食四十天(前二十天不吃不喝;後二十天只喝水),蒙主賜下啟示,奉 神差遣至世界傳揚如何預備主基督再來與聖徒被提奧秘。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訂閱神之子體系啟示信息

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提摩太後書 二:12》

  • 神之子基督教會Youtube
  • 神之子基督教會Podcast

本平台為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唯一官方授權運營
Copyright © 2022 SOGChurch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bottom of page
DMCA.com Protection St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