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成敗
-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 2023年11月7日
- 讀畢需時 17 分鐘
已更新:2023年11月19日
牧師還在世之時吩咐我們要看《三國演義》,因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成敗;牧師盼望我們吸取古聖先賢的睿智和長處,從禍國殃民的惡人身上得到鑑戒和警惕,增長知識智慧、人生歷練、眼界和見聞,知道何謂前車之鑑,而避免重蹈覆轍,行所當行,止所當止。牧師為了我們的成長在每一件事上、在每一個環節上都費盡心思、用心良苦。
但我們當中有些人抽不出時間來學習;有些人有時間也不看;有些人看了也不開竅, 神一再地警戒我們不要成為扶不起的『阿斗』;不要成為毛躁衝動無法攻克己身叫身服我的『張飛』;不要成為能力、才華佳美,卻心胸狹窄的『周瑜』;不要成為婦人之仁糊塗愛心的『劉備』;不要像奸詐野心陰險無情的『曹操』;要像諸葛亮那樣足智多謀、良相佐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牧師希望我們能夠以人為鏡,竭力地捨己、順服、下寶座,治死老我到流血的地步。
但到目前為止有些人是自以為是、自以為義,誤以為自己已經很美好,沒有缺點,無須改進;有些人是沒有唯願的心,總是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虎頭蛇尾;有些人是死皮賴臉誤以為一皮天下無難事;有些人是不知感恩大發怨言,彷彿全世界都對不起他;有人偏偏要像張飛,有人偏偏要像阿斗,於是什麼樣的人就組成了什麼樣的教會,這就是上述教會會變成如此混亂的原因。
只要教會中有幾個阿斗和張飛型的人物,就足以累死足智多謀至死忠心如諸葛亮的同工,讓他吐血早逝。所以才會有好人不長壽,禍患活千年的共同災難、哀嘆、無奈、千古遺憾和血淚!
教會中若有人像周瑜者,那個教會一樣也是很恐怖;像阿斗、張飛者姑且稱之為草莽無啥腦子;若像周瑜者表面斯文堪稱才子一代風流人物,卻心胸狹小、善妒、心機藏殺機、明爭暗鬥、競爭比較、互不相容更是令人不寒而慄。
今天且讓我們再來複習一下高陳以樂傳道看了某些資料之後所提供的一篇極寶貴的讀書心得報告——
以樂傳道開場白說——
在最高學府,大家常聽到牧師說:「初來神之子體系教會,靈程是小學,在這裡接受造就一段時間後,就會進入中學、大學、研究所,而我們最後是要得『諾貝爾』奬。」,諾貝爾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從前瑞典有一個人名叫諾貝爾。他在讀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有一次,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
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柏濟生病了,以後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諾貝爾並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將其在校所學,作成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
到了學期末了,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諾貝爾長大之後,成為一個卓越的化學家,最後更發明了火藥而成為鉅富。
當他死後,並將他所有的財產全部捐出,設立了知名的諾貝爾獎。
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孳息,獎勵在國際上對於物理、化學、生理、醫學、文學、經濟及致力於人類和平有所貢獻的人。
因為諾貝爾的開闊心胸與樂於分享的偉大情操,他不但創造了偉大的事業,也留下了後人對他的永遠懷念與追思。
最後在歷史上,大家都認識考第二名的諾貝爾,但鮮少人知道,永遠考第一名的柏濟啊!
從諾貝爾的故事中,我們獲得一個深沉的感受,諾貝爾的成功,絕非只靠他的聰明才智而已,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胸氣度與分享的態度。 真所謂: 「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是也!
*** 第二則 ***
【牧師常常鼓勵我們要看「三國演義」,因為從這當中我們可了解一些人性,甚至從中也可看清自我。其中有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
在三國裡面,周瑜算是能夠觀照全局的聰明人物了,可是不曉得為什麼,這種聰明一碰到諸葛亮就統統失效了;諸葛亮到底比周瑜多出了什麼?
諸葛亮比周瑜多出來的,是人生一種更高層次的聰明。
真正要形容,應該叫做智慧。 智慧不只是機智,不只是知識,更不只是對外在環境全面性的觀點, 智慧所呈現的,是一種生命的態度。 他讓人往內在去看到自己內在的心靈,看到別人內在的心靈。 這幾乎是諸葛亮和周瑜最大的差別了。 諸葛亮看得到別人,也看得到自己,但周瑜卻只看得到別人,看不到自己。
這是為什麼我們一天到晚看到周瑜面對諸葛亮時老是在抓狂,老是被諸葛亮操縱,這是他不自知的部分。
聰明的周瑜遇到了諸葛亮為什麼竟顯得如此愚蠢?
這是因為他少了一種內在的觀照,無法在面對事情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內在。 周瑜向來是個表演者,他一切的努力,都是要從別人身上獲得掌聲。 對於必須靠這麼多掌聲與讚美才能滿足的人而言,周瑜自己並沒有看出這點,當然很容易就落入了諸葛亮的操控之中。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的人生算是十分美滿的,不僅長得帥,又懂音樂、又會打仗,又娶到絕世美女小喬。
以他的條件應該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才對,可是為什麼他會被諸葛亮整得那麼痛苦,老是大嘆:『既生瑜,何生亮』?
也許,周瑜的人生是一種完美的比賽。
很多人的人生都是這樣,然而這很可能也就是痛苦的開始。 【師母按:所以完美主義者要小心了!】
人往往習慣先去注意優點,而忽略了缺點。
假如你懂得從整體去觀照人生,也許就不會只注意優點而疏忽了缺點。
若從周瑜真要跟諸葛亮比較,諸葛亮老婆那麼醜,家裡又窮,薪水又領那麼少,還和劉備簽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約,這樣的人生,實在沒什麼好羨慕的。
偏偏周瑜要鑽牛角尖,固執地要往自己不如別人的缺點裡面鑽,讓它來妨礙自己的幸福、一輩子痛苦。
人的優點是否就代表了他生命的成就或者幸福,這其實是很難說的。
優點就像水一樣,是可以載舟,也可能覆舟的。
美國有個學術研究,把學生分兩班,一班是很漂亮的女生,另外一班是很醜的女生,十幾年後統計這些人的成就,漂亮的女生畢業後多半當秘書或情婦,只有少數幾個有傲人的成就;反觀醜的女生多半當了主管,事業非常成功,婚姻幸福美滿的也佔了多數。
為什麼優點,反而造成了人生限制呢?
可見集很多優點不見得都是好事,端視你怎麼對待那個優點,才是關鍵所在。 反過來看,缺點也未必都是不好的,端看怎麼去面對自己的缺點。 所以人的優缺點與人生的幸福狀態不是成正比的,我們需要更多的智慧去處理那些優缺點。
在三國裡面就充滿這樣的智慧,大家如果多看看《三國志》,多想想裡面人物的行為,也許就能夠讓自己活得更快樂、更幸福些。
其實,人的一生有甚麼好比的:
10看智力,20看學歷,30看能力,40看經歷,50看財力,60看體力,70看病歷,80看黃曆。
*** 第三則 ***
神之子基督教會將來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教會,牧師說每個同工都會負責好幾個教會,身為同工的你,要如何來管理?
人猿泰山為什麼被稱為森林之王呢?論力氣,它比不過大象;比速度,它比不過獅子與老虎;比靈敏,猴子比他有過之而無不及。
泰山之所以在森林稱王,不是依賴武力與體力,他靠的是關係!
他和每種動物交朋友,關心他們也照顧他們,所以大家都喜歡他。
所以當泰山有急難時,大叫一聲:「喔耶喔!」每隻動物都出來,樂意幫忙他。
泰山的叢林法則,其實也可以運用到現實的社會中,我們可以發現,真正成功的人,絕不只靠自身的實力,其實他更懂得整合人際資源,進而創造更多價值。
我們能夠去了解可運用的資源,去發展良好的關係 。
一旦整合發揮,人人都會叫你第一名喔!
師母看到一則故事——有人問樂團指揮說:「我想您要找到合適的第一把小提琴手一定非常困難。」他回答說:「找合適的第一把小提琴手並不困難,要找到合適的第二把小提琴手才困難。因為他不但要隱藏自己的光芒,不能蓋過第一把小提琴手;同時他要成為聯絡全團的橋樑,讓第一把小提琴手發光發亮。有如此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捨己為人、燃燒自己成全別人之廣闊胸臆,又琴技高超游刃有餘、收發自如的人,實在太難找了。」相信大家都非常有同感。
有瑜亮情節者肯定不是諸葛亮,頂多是周瑜,既是周瑜就比諸葛亮遜色,由他當道,由他當統帥絕非全群之福。因為有一個氣量狹小,不能英雄惜英雄的統帥註定會失敗,他的屬下苦哉!哀哉!慘哉!
二十八十法則是人們觀察歸納所得的成功法則——百分之二十靠智力、專業、能力,但是其餘的百分之八十是靠你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就是說靠你是否懂得整合人際資源,進而創造更多價值。
這一點就看你個人的抉擇如何,你要小鼻子、小眼睛地一天到晚看別人眼中的刺,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樑木,一天到晚看自己比別人強,不把別人比下來就妒火中燒寢食難安?還是要看別人比自己強,像諸葛孔明那樣看得清別人也看得清自己?你要像周瑜那樣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從別人身上得到掌聲卻不自覺?還是要像泰山那樣隨時隨處關心周遭的每一份子,視大家為你親愛的家人呢?
教會中除了有三國演義裡的各號人物之外,還有年羹堯這號人物——
網路資料說:「年羹堯當然可以算是歷史上一個有些名堂的人,不過他的名堂在野史上要比正史中大得多。
在野史上,年羹堯這個人可說是多姿多采至於極點。從他小時候如何頑劣好武,把所有老師都趕走,直到來了一個真人不露相的絕頂高手把他收服為止。以及他後來的功名富貴,都是小說題材。
野史(小說、傳說等等)中的年羹堯文武雙全,是清朝雍正皇帝最親信的大將。可是他的官運也充滿了傳奇性,他由於功勞太大,而且兵權過大,引起了皇帝的懷疑,於是一夜之間,把他官降十八級,由大將軍變成了一個守城門的兵卒,並且把賜給他的黃馬掛等等東西全都追回。
而當年羹堯守城門的時候,有一些大官,曾和他有隙嫌的,特地騎著高頭大馬到城門去,要看年羹堯出醜。誰知道到了城門,年羹堯非但不跪迎,而且還大刺刺地坐著。等到那些大官紛紛向他呼喝,他才不慌不忙解開衣襟,露出一塊金牌來,上面刻著「見牌如見君」五個字。原來這是皇帝所賜,忘了追回。
於是那些大官,紛紛滾下馬來,反而要向年羹堯叩頭。
說書先生講故事,講到這裡,聽眾必然大樂。
聽說到後來大家都不敢經過他守的那個城門,寧願繞路改走其他三個城門。
對於年羹堯的最後失寵被賜死的原因,大多數的人是認為他是因恃功自傲而被殺。提到年羹堯好殺成性,未請命就直接殘忍屠殺五千個修行的喇嘛寺僧,清雍正帝對年羹堯委以重任授以大權,年羹堯父子把持不住,行事日漸狂悖,他要蒙古額駙對他下跪,要總督巡撫跪迎,還擅用『諭令』,並以硃筆批文,渾然以天子自居。
按大清律,年羹堯竟被舉報高達九十二條大罪。
最後雍正帝不得不命年羹堯自盡。結束了它令人替他緊張、囂張跋扈、羈傲不馴、死性不改的一生。」
師母對世界各國的歷史都半信半疑,一切資料僅供參考。因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誰掌握朝政誰掌權,誰就得到撰寫或篡改歷史的特權,誰知道其中顛倒了多少是非黑白,篡改掩滅了多少事實真相?年代久遠,人證已故、物證被銷毀,要如何還原真相得著事實呢?
師母一方面受不了人類一再地重蹈覆轍、惡貫滿盈、兇暴殘忍、草菅人命、陷害忠良、爭權奪利、殺人如麻、愚昧無知、悖逆頑梗、嗜血成性、狂妄自傲、貪婪無度、邪惡淫蕩、貪財好色、結黨營私、害人害己、忘恩負義、不仁不義、自私自利、剛愎自用、自相殘殺、相咬相吞、肉弱強食;一方面不知歷史的可信度有幾成,所以自幼師母很怕讀歷史。
師母只能說根據現有的資料中所說的年羹堯此人,真的是滿厲害,滿狂妄囂張跋扈的。若教會中有這號人物,大家一定會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天天看此人的臉色過日子。這一款人是屬於動手打同伴這一類型的。若讓這種人擔任教會要職,我們在教會看到的一定是他卻看不到 神在哪裡?
誰也不敢經過他“所駐守的城門”,大家很怕跟他在一起配搭服事,在他面前必定靜若寒蟬,天天提心吊膽,不知平安喜樂為何物?所以牧師生前一再地教導我們,務要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務要治死老我到流血的地步,否則我們真的會成為大惡霸。
儘管牧師在世時不斷地教導我們,儘管 神不斷地藉著器皿在每一次的聚會中一再地曉諭我們——務要捨己、順服、下寶座,治死老我到流血的地步,但到如今我們的所作所為真的非常虧欠 神。哥林多教會如何,我們的教會也如何,若不是大家還思念牧師,早就分崩離析了。前文那封師母寫給某人的信,適用於每一個教會。
我曾經問眾同工:「如果牧師不肯捨己、順服、下寶座,不肯治死老我,不肯竭力付出擺上,不愛主,不遵行 神的旨意,大家還會那麼懷念他嗎?」 答案是:「不會!」 如果牧師不是那麼的愛我們,我們會如此想念他嗎?答案是:「不會!」
正因為牧師愛我們視我們如己出,不顧一切艱難痛苦竭力看顧我們;為我們製造許多機會,讓我們飽得恩賜和恩膏,滿得造就和裝備,竭力把我們帶到主前服事主,為主所用。
正因為原本一個憑什麼讓人信任的人,牧師卻信任你;原本不聰明才幹不足的,牧師還給你機會做;原本知道你並不能做的很好,牧師還是讓你去參與;原本身量生命之深度與所做之聖工極不相稱格格不入,牧師卻還是給你機會去服事。
正因為是牧師教導了我們用靈琴服事三一真 神,牧師是識千里馬的伯樂,在造就我們才幹與恩賜的服事上,他一直是我們的知音,他知道 神在我們身上的作為,他知道在何時聖靈要如何造就我們。
正因為牧師用生命來愛我們,給了我們實質的父愛;正因為牧師愛主愛到心碎斷腸、為主至死忠心;為主受苦、受辱,不留一點自己,所以我們會如此懷念他。
反觀我們自己一天到晚不肯捨己、順服、下寶座,不肯治死老我,不肯付出擺上,不愛主,不遵行 神的旨意,一天到晚胡鬧添亂、嫉妒紛爭、競爭比較、往來傳舌、互相排擠、彼此挑剔、唯恐天下不亂,看不得人好,充滿了自義、自大、自私、自利;總是看自己比別人強,總是看別人眼中的刺,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的樑木。
稍微優秀一點就充滿了要命的瑜亮情結;明明是一無是處、懶惰到愚不可及,還自以為比七個善於應對的人更有智慧;愚昧到完全說不得卻自以為聰明絕頂,還要別人無條件地愛你。充滿提摩太後書第三章第1~5節不仁不義的劣根性——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 神,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大家本來應該躲開,偏偏令人躲無可躲,逃無可逃,痛苦萬分!
牧師生前好不容易把聖工交待出去,希望我們彼此確實相愛、彼此順服、互為肢體、各按其職、連絡合宜,在主裡緊密相結連,為主而做為主而活,為主基督的再來預備道路,但是我們卻任憑老我坐大,死性不改無法可治。
牧師是傾他所有竭力擺上,不留一點自己;而我們卻總是體貼肉體,放縱邪情私慾,天天只為自己著想。牧師是愛主愛到心碎斷腸,天天為主而活,任遭何事唯主命從,遵行天父旨意,受盡羞辱、厭棄怒罵、逼迫誹謗、誣蔑拆毀、煎熬折磨、打擊踐踏,牧師至死忠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讚主不盡!而我們卻總是專愛自己,天天與世界為友,抵擋 神偏行己路,高抬自己,受不了半點委屈,只要不合己意就大發怨言。
牧師是如此地信任我們每一個人,我們雖然一無是處,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牧師卻把我們當作至寶,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參與各樣的服事,好讓我們受造就蒙恩膏,得裝備;而我們卻是一天到晚嫉妒分爭、競爭比較、自義自大、打壓同儕、動手打同伴,甚至相咬相吞卻不自覺。
牧師是用生命來愛我們,牧師是我們的知音,牧師把最好最珍貴的一切真理都教給我們,巴不得我們能榮耀 神、服事主;而我們是用生命來搶奪 神的榮耀,來圖謀私慾,爭得咬牙切齒、面紅耳赤、互不相讓,甚至反目成仇。
牧師是一切按照山上的樣式,按照 神的心意、計劃和定旨來治理教會,讓他在基督裡用福音所生的眾兒女,在恩膏和真理全備的神之子體系大家園好好的成長茁壯為主所用,為主的再來預備道路;但我們卻在其中胡鬧添亂,以絆倒人為樂,順我則生,逆我則亡,忘恩負義,尖酸刻薄令人不寒而慄,彷彿見了鬼。
神一再地賜下話語、異象曉諭我們務要脫離以上這一切卑賤的事,成為聖潔合乎主用,而我們卻始終油蒙了心、耳朵發沉,以為 神責備的是別人,不是自己。有些人有想要付出擺上,但往往是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虎頭蛇尾。有些人是口才、知識、恩賜、才幹蒙 神賞賜,卻心胸狹窄滿了要命的瑜亮情結,必須靠從人而來的掌聲與讚美才能維持他那不堪一擊的自傲和好心情,一旦有人比他出色,他就坐如針氈,一山不能容二虎,非得拚得你死我活,直到氣結身亡。
牧師常說:「 神的聖工不能只靠牧師一個人,你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都要起來為主而做。」 神好不容易在億萬人中揀選了我們,不是要我們來當心胸狹窄,要靠掌聲和讚美才能活下去的周瑜。
在 神眼中的牧師是何等的佳美,在我們的心目中牧師是何等地可愛、可敬、可佩!而我們卻不知道自己是何等的可惡、可憎、可厭!
其實只要我們有唯願的心治死老我並不困難,牧師一再地用這段經文來教導我們,告訴我們只要有唯願的心,靠著使我們全然成聖的聖靈,必能使我們無可指摘。
「願賜平安的 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帖前五:23~24】
也就是說,人若老我坐大,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出在 神身上。
師母一再地說:「聖工是 神的,神之子體系是 神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 神的。你們不是因為聽了牧師、師母或其他人的話而來的,你們是因 神親自揀選、帶領、引導、保守而來的;若不是 神親自保守,沒有一個人能繼續留在神之子體系。」
也就是說——我們不要誤以為我們真的可以當領導,只有 神才能當領導;切記!成事在 神,敗事在我。不要自我陶醉往自己臉上貼金,誤以為是對方聽了我們的話才相信、才乖順的,若不是聖靈感動,沒有人會開竅,你說了也是白說,不但毫無果效,甚至是弄巧成拙,成了烏撒的手,行了當年烏撒所行的事。【詳閱撒下六:6~7】
牧師常說:「當我覺得我的愛心不夠之時,我不會做提醒或責備的工作。」這句話的精隨所在是——我們要先確認我們不是因受不了對方的惡行給我惹了麻煩或傷了我,為了自保而發作或反擊;我要確認我是因不忍看他陷在罪中,捨不得他被罪所捆綁轄制而想拉他一把,之後我才能以愛為出發點來服事。
我常說:「人都怕孤單,最怕的是被親人遺棄和斷絕一切關係。在華人的世界中,很少人信耶穌,一旦信耶穌將失去很多朋友,甚至被親人以不孝之罪名斷絕一切親屬關係和互動,所以在這以拜祖先為孝道為正統的華人世界,要信耶穌本身就要有相當的抗壓性、耐力、定見、果斷和決心,所以華人的基督徒沒有一個不是固執過人的。在那麼多固執過人的基督徒中, 神把我們進一步招聚在神之子體系,成了眾矢之的。特別成了基督教城裡人人喊打的異端。
不但不信主的家人無法給我們由衷的歡迎,同是信耶穌的主內親人更因不認同我們的信仰,無法在真理上同歸於一而多方傷害我們,欲置我們於死地。但我們不管有多孤單,不管處境有多淒涼,我們就是認定了這條十架血路,可見我們是何等地固執,所以我們是固執中的固執。
若不是 神的親自揀選、帶領和保守,沒有一個人能搬得動我們、說得動我們;所以我們不要誤以為我們是一群很好商量會聽人言行事的人,我們看來像馴良的鴿子,像溫馴的綿羊,但骨子裡我們一個比一個還要剛硬跟固執。所以不要誤以為有誰會聽誰的話。
這就是為什麼師母一直說:「聖工是 神的,神之子體系是 神的,我們也都是 神的。」若沒有 神的定旨和聖靈的親自帶領,我們是一群誰也不聽誰,誰也休想帶領誰,唯獨專屬於 神之末日決戰之將師。雖然現在我們的身量因老我不死長得不如理想,但我們骨子裡就是剛硬到不行,就憑著 神的恩典和預定,在我們的老我還不肯治死之前, 神就先啟開了我們的靈,使我們聽得懂 神的聲音,就憑著這一個 神所設定深埋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感應器,隨時接收著從 神而來的指令和聖靈的聲音。
我們明白這一點之後,請你放棄要管人,要別人聽你的這種無知的企圖心和不自量力的野心;放心把任何一個人交在主手裡,以免無知冒失到別人為你深感遺憾。試問若連這最基本的認知都沒有、不知彼也不知己,毫無自知之明,誤以為自己比人行,可以管人,如此地缺乏智慧有什麼條件當領導呢?
就算你得了啟示, 神要你去提醒某人,即使是一般的勸勉,你也要慎思明辨經過察驗和環境的印證之後用愛心服事。比較重大的事一定要報請總會透過團隊服事禱告求問 神,得著答案之後,由合適人選給於交通,萬不可魯莽行事。
你要提醒人之前先看看自己的心態和動機是否出於愛。若因對方的不良狀況使你不悅、不平、不安、不服,或使你受委屈、被冤枉,或受傷,或使你的地位權利受到威脅,你為了替自己出頭,為自己辯解,讓自己好過,甚至為了排除異己鞏固權力和地位;不是因著在主裡的愛,為了不忍看他陷在罪中,捨不得他被罪所困想拉他一把;而是為了很想罵人,很想把肇事者掃地出門的話,任何交通都會讓彼此受虧損。
不要誤以為對方的學歷、社會地位、成就、財力遠不如你;恩賜、才幹、口才、文才、筆才遠不如你;智商、情商、抗壓性、生命力、耐挫力、判斷力、適應力、恢復力、恆心、毅力、創造力、理解力、感性、知性、理性、靈性遠不如你;不要誤以為你自己非常優秀天生麗質難自棄。
總括溫良恭儉讓德智體群美,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一切優點於一身,真是人中之○、天生的奇葩,就可以管那些比你遜色的人。連智障兒都知道誰喜歡他、誰公平、誰尊重他,不要把人當白癡,就算白痴也知道誰對他好,誰有愛心。我們可以彼此關心,可以彼此幫助,可以彼此安慰、鼓勵、勸勉,但不要以高姿態來管人。
雖然我們不是聽人的,而是由 神親自帶領,由聖靈親自引導, 神在本體系居首位掌王權,但 神還是把教會交給我們來共同管理,這兩者是不衝突也不矛盾的。就像 神是我們每一個人生命的主宰, 神掌管我們的一切,但 神同時也賜給我們家庭和家人,讓父親養家活口,讓母親相夫教子,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全家愛的互動和樂融融。 神讓父母親同心合一、同甘共苦來管理這個家,與 神掌管一切這兩者並不衝突也不矛盾那樣;表面上是由人來管理,實際上一切都在主手裡。
我們知道人不是聽人的,人不可能聽人的,而是聽 神的,並且有時連 神的話都不聽,但因為『我』這個人的性格,乃是要在『我們』這個基督徒群體中被塑造,我們必須在教會在主的靈裡互相幫助,去發現自己在耶穌眼中的角色,這是一項偉大的特權,也是我們的責任;所以 神定意要把教會交給人來管理。 在教會這個大環境中,藉著互為肢體、彼此配搭、彼此磨合交通、彼此扶持幫助,來塑造我們基督徒應有之正確的性格為主所用。若是可造之材會越塑造越成材,若是不肯被塑造,至終 神就任憑他們與教會漸行漸遠,甚至離教會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