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愛一直都在

已更新:2024年6月13日

   師母想表達的是――相信為人父母的若都是你所生的孩子,每個孩子你都一樣疼愛,但因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和特質各不相同,其成長過程、其對愛的感受角度、其對家庭成員的互動方式也會各有不同。

   師母也曾在今年(2012年)父親節特刊裡提到――

   因人與人之間必須互相了解,才能共處、共事。所以如果不是出於固執、偏頗、論斷、成見、嫉妒、分爭、敵視、誣衊、誹謗、抹黑、拆毀、報復、惡意、詭詐的不良動機;而是從客觀、分析、歸納、關心的角度切入,我們最起碼要知道對方的感受、想法、看法、作法,他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要了解他的個性和特質,他的長處和短處、強項和弱項,什麼是他目前不可碰觸的地雷等等。

 

   就算面對大而可畏、全知、全能、公義、聖潔、智慧、權柄、能力無限榮美的宇宙萬物主宰,身為一無是處、愚不可及的受造之物人類,也要知道  神所喜悅和  神所厭惡的是什麼?不是嗎!更何況面對老我奇大、罪性滿滿的人類,我們能不知己知彼嗎?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若不知己知彼,不啻是愚昧無知,一定會因愚昧無知而害人害己。一樣米養百樣人,我們不要論斷人,但我們要想方設法了解人。偏偏有些人連自己都不了解,要如何去了解別人?要如何讓別人來了解呢?若彼此不了解要如何相處呢?更遑論同心合一拚聖工了。難就難在這裡。

 

   在主裡我們互為肢體,有人當手、有人當腳、有人當眼睛、有人當嘴巴、有人當耳朵。每一個人的才幹和恩賜各不相同,每一個人的強項和弱項、特質和個性各不相同。為了各盡其才、各按各職,若不分析、歸納,加以分類整理歸檔,還真的會亂象衍生。

   本應當手的去做了腳;本應當耳的去作眼睛的工作;擺不對地方,大家都無法發揮功能。因我們不是無所不能,我們的才幹、技能是有限的,若環境允許,我們儘管分工合作,按所得的恩賜和才幹彼此服事,不要擺錯地方,會事倍功半,甚至會誤事。

   我們不應該因著自己的偏見、固執貼別人標籤,到處死性不改地亂論斷人;但我們要真正去了解一個人,才能與他同工、同心、同情一起為  神的國度打拚。


   師母已經說過了好幾次,若不了解自己,若不了解別人的感受,真的是越服事越災難!本體系眾兒女看遍了許多競爭比較、嫉妒紛爭的事,誠如姊妹在2012年7月1日主日異象分享之時所言:「看到以恩師母在台前司會,是一種靈裡對她的愛。這時主就問我:「你看到以恩師母的感覺是什麼?」

   我回答主說:「是愛。」

   但這時,我又告訴主:「主啊!這愛不是我的,是從祢來的!」

   這時又讓我想起,我那時在神州教區齊弟兄家參加主日網路敬拜,我看見在台灣的林弟兄司會,我看到教師、師母一個個唱靈歌,我忽然好想念他們。

   這時,主和牧師出現在我的靈裡,我也知道這濃濃的愛不是我自己的,是來自主的。我明白當年牧師的愛和付出是那麼的盡力,這是來自主的大愛,因為牧師和主的關係是那麼的親密。

   我記得牧師剛離世時,牧師在靈裡告訴我:「我已經把愛帶進永恆中,這愛和努力也成了我永遠的基業了!

 

   這時我知道我沒有什麼好自誇的,因為連愛都是從主而來。若不是主的憐憫,以我的本性來看事情絕對是自私自利,專挑自己的好處來做,見不得別人好,別人做的事我盡都是批評。別人得罪我,絕對是不解怨的,但是現在我知道我不可以有如此的行為了!」

 

   師母知道正因大家總是如此這般――有主的愛加添之時,就好一點;沒有主的愛加添,就彼此傷害。帶給別人的總是傷害多於安慰,麻煩多於幫助,暴戾多於祥和,自私多於愛心,批評多於鼓勵,打壓多於支持,所以如今神之子體系被彼此傷得「哀鴻遍野」,表面上相安無事、相敬如賓,事實上已經毫無集體戰鬥力與同心度。不因牧師回天家之後,大家就因心被恩感、愧疚懊悔而彼此認罪、彼此療傷。    師母在此慎重提醒――若不真正彼此認罪,神之子體系已無力為主做什麼!  神也不會使用這樣「不知要如何彼此認罪、彼此療傷」的一群人。    有人被傷害,有人被絆倒;有人傷害人,有人絆倒人;但不管是加害者或是受害者,都共同擁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因身量不足,所以只會製造問題,只會發現問題,但就是不會解決問題。所以都還不能為主所用。    到底  神還給我們多少時間去成長,去學習「如何解決問題」,我們不得而知?將來有誰能從只會製造問題,只會發現問題的孩童階段,長成滿有基督的身量,任遭何事都能靠主得勝,任何難題都能靠著從  神而來的聰明智慧,讓問題獲得解決,我們不得而知?    但已知的是――若只會製造問題,只會發現問題,但卻不會解決問題,是沒有辦法做聖工的。    乍看下去他是做聖工,但小孩玩家家酒之時,也是有模有樣的,你當爸爸,妳當媽媽,你當兒子,這是我家……,但所用的家具可能是撿來的幾個石頭,所煎的魚可能是一片樹葉,所用的電話可能是養樂多的空瓶子……。但小孩子卻玩得不亦樂乎,但那叫「扮家家酒」,那是小朋友在玩遊戲,而不是真的在做聖工。

 

   說到人與人的不同,說到同一個人有可能前後因改變而不同,談到人因信主以後之改變,豈是我們能預測?人的善變總是令人無法琢磨,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但就算信了主,若要老我坐大自己做主,連  神都只能任憑他去,嚐他自己所造的罪果。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不管各人的老我有多大,不管各人信主以後的改變有多大;人還是各有不同的特質和性格,師母想說的是――同樣是很好的基督徒,滿有主的生命,同樣是敬虔度日、清心愛主、聖潔榮美、遵行天父旨意、遵行全備真理,同樣行事為人已經成全完備、毫無缺欠、完全聖潔、無有瑕疵的基督徒,還是各有不同的特質和性格,不可能是一模一樣。

 

   他們一樣愛主、一樣愛家人,一樣愛弟兄姊妹,一樣愛教會,一樣愛世人,但他們不可能只有一個模樣、一個想法,一個動作,他們依然各有不同的風格、行為模式、興趣、嗜好、特長、性格和特質。我們若以為每一個人都只喜歡紅色,都只喜歡同一個人事時地物,那就大錯特錯。

   簡單地說:「同樣都是好人,也有不同的嗜好、特長、興趣,看事情各有不同的角度和切入點,各有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想法、看法和作法。只是我們必須在異中求同,彼此溝通。」

 

   所幸  神賜給本體系有與  神相通的管道,讓我們可以明白祂的旨意,所幸  神在本體系居首位掌王權,否則大家真不知要何去何從?在節骨眼、在關鍵時刻真不知該由誰來作主,該聽誰的才對?所以我們要很感恩,所以我們在神之子體系真的是非常輕省的,因為一切都由  神親自掌管、保守、看顧和引導;這是我們都清楚明白的。

   我們也都清楚明白「因為思想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言語,言語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行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思想一旦形成性格,性格真的就決定了命運。  神讓人類有自由的選擇意志,一旦你的思想(選擇意志)如何,你就選擇了什麼命運(造成了怎麼樣的結果)。


   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因選擇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於是就造成了我們所知的結果,師母對此不再贅述。

   我們除了要了解自己,要清楚明白我們的特質中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我們的老我惡質傾向是什麼?我們的弱點、軟弱、不足在哪裡?生活的十一種機能【同理心、自信心、勇敢、接納別人、表達力、等待力、親和力、尊重力、合作力、智慧】我們擁有了幾項?二十種商數我們擁有了幾項?【請參閱2012年5月13日第488輯週訓母親節師母感言《何謂20種商數你具備了幾種?》一文】

   我們還要彼此了解。

 

   你要了解九種人格特質中你是屬於哪一型的?別人又是屬於哪一型?――

   一、思考型:1.矛盾型、2.觀察型、3.鬼才型。

   二、情感型:1.多感型、2.服務型、3.社交型。

   三、才能型:1.指揮型、2.溫和型、3.正確主義型。

   1.      矛盾型——友善、可愛、善變、支持別人、愛擔心

   2.      觀察型——重個人隱私、獨立、好奇、愛思考

   3.      鬼才型——樂觀、好動、追求刺激、沒耐心

   4.      多感型——敏感、富想像力、忠於自己、情緒化

   5.      服務型——善良、熱心服務、關懷別人、管太多

   6.      社交型——自信、活動力強、重包裝、愛比較

   7.      指揮型——堅定、控制慾強、直來直往、太獨斷

   8.      溫和型——隨和、穩定、太被動、容易順應別人

   9.      正確主義型——正直、自律、公平、道德觀強、愛批評

 

   例如:你不是服務型或社交型,你硬要搶著當招待作公關;你是正確主義型的,你卻自以為自己比溫和型的人還溫和;你是指揮型的,天生耐不住要指揮眾人,你卻不自覺;你是鬼才型的,卻要學別人多愁善感,這些「到錯位」的現象都會讓自己和週遭的人深感不安、困擾和錯愕!

   若你不了解自己,你鐵定「白目」(台語:不清楚狀況)到到處得罪人,而不自覺;你鐵定會不定時地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處處自暴其短,雖覺尷尬,但卻不會自省;只會怪命運作弄人,怪東怪西怪別人;只會悲嘆世上無知己;悲嘆自己懷才不遇;但就是毫無自知之明。若你因此跑去算命,就正中魔鬼的圈套。

   注意!基督徒是不准算命的,若不聽勸跑去算命,還選擇聽算命的,就會變成思想決定命運,是你自己選擇了讓算命的內容發生,是你的思想決定促使它發生。

 

   四、千萬不要好心卻做了壞事

 

   說到人的多樣化,怎麼講都講不完。

   例如:嘮叨是為了隱藏心中的恐懼,嘮叨是從側面表達內心的需要,但同樣是嘮叨,有人是因怕失去傳承,於是必須因一一吩咐交代而嘮叨;有人是怕別人會犯錯、吃虧上當,於是必須因教忠教孝而嘮叨;有人是因怕失序,於是為了告知各樣細節、建立生活規則而嘮叨;有人是因唯恐消失在宇宙中,為了表達他的存在而嘮叨;有人是因喜歡分享,於是會因不停地敘述而嘮叨。

 

   例如:同樣是「公主病」,有人會自組一個王國,她是以保護她的子民自居;有人本身就覺得自己很高貴,不需要別人是否覺得,反正她就是"公主"。

   例如:同樣是為了要改善「碎碎唸」的局面,有人因怕失序而碎碎唸,所以你必須先配合他的基本原則,先要他放心;有人因愛需要對方回應而碎碎唸,所以要與他交心,給他真相和答案;有人本來就愛管,所有的事他都想管,所以要嘛你就躲起來,要嘛就主動出擊由你先管他,分散他的注意力。

   例如:同樣是與人交通,有人欲言又止、點到為止;有人是冷言刺激、話中有話;有人是機關槍掃射、不用呼吸;有人是一刀斃命、一箭穿心。

 

   例如:同樣是夫妻相處,有人是互信、互愛、無話不談,天天向配偶表達恩愛情意;有人是打情罵俏,總是吵吵鬧鬧,不是冤家不聚頭;有人是不說好話,惟恐誇了對方之後,對方變得很幼稚,惟恐對方婚後不夠成熟;有人婚後還是很花心,想跟成功的異性多交往,跟有深度的異性多交心,跟漂亮的異性多握手,跟不平凡的異性過一生。

   同樣是說話,有人是覺得說破了沒意思而不直說;有人是希望讓人有好感而不直說,有人是對自己失敗、對搞不定、對吃癟的事不直說。

   同樣是逞強,有人是因自尊心逞強、因悲憤而逞強;有人為了表現給他在乎的人看而逞強;有人自以為很輕鬆,很高傲自以為有本事無所不能,是挫折的問題,不是他個人的問題,不知自己在逞強。

   有人在事業上逞強;有人在自尊心上逞強,地雷區多怕被看穿;有人在愛情上逞強,怕實情被戳破,愛情破滅。有人是搞定了以後才以生活經歷的方式來陳述;有人總是報喜不報憂;有人受委屈還要為對方做面子。

 

   同樣是互動,有人需要陪伴聆聽,一旦對方失信,他會降溫,自己先啟動自保機制,以免失望,但一旦冷了就很難再熱回來。他需要生活的默契、優雅的溝通和品味;對他小氣還可以,對他的家人小氣不可以。

   有人要看到真的關心,會找真正關心他的人;有人需要被發現、被肯定,希望讓父母開心,希望對方能重視、能配合、能理解,他會因不被關心而焦慮,甚至不惜叛逆。

有人又要被尊重,又要瀟灑相待,不能婆婆媽媽,要讓他覺得很俐落很帥氣,對不在意的人很活潑,但對他有意的人,他反而是有點反常。往往小題大作,喜歡誇張的浪漫。

   同樣面對情緒低潮,有人是戰將型的,他有強烈的成功意志,要場面,要有創作感,外面很強,裡面卻是脆弱的,但旁人的擔心是他的干擾,不喜歡別人幫他,所以旁人要小心,不要傷了他易碎的玻璃心。

   同樣是撒嬌,有人是令人憐愛、不忍拒絕;有人是如火山爆發般的強烈,令人招架不住(變相的撒嬌)。

   同樣是喜歡運動,有人喜歡球類,有人喜歡田徑;有人喜歡戶外活動,有人喜歡室內活動。同樣是球類運動,又有各種不同球類的選擇,例如:有人喜歡打乒乓球,有人喜歡打網球,有人喜歡打高爾夫球,有人喜歡籃球、棒球等等。每人各有不同的選擇。

   同樣是喜歡藝術,有人喜歡舞蹈,有人喜歡音樂,有人喜歡繪畫、電影、歌劇……等等,各種藝術中又分各種不同的風格和派別,若要細分,真是派別繁多。像師母就喜歡古典芭蕾、古典音樂,而不是現代的前衛藝術創作。

   同樣是要結婚,每一個人的擇偶條件也各不相同,有人是對方的氣質要對,要有出眾之處,道德要好、有吸引力,但又不能太招蜂引蝶,要穩定,對未來要提供穩妥的安全感,對自己要有幫助。有人是對方的外表要合胃口,生活情趣很重要,要有被接受、被充分了解、被包容的安全感。

   有人是非常出於氣氛,內在渴望浪漫,會找麻煩給自己擔。

   有人努力經營之後,不再動心;有人想平凡又想有成就,還不停地自我摸索、整合;有人是太夢幻、太嗆辣令別人吃不消;有人是精神很難交會,很少人能再引發他的感情,有人覺得自己一直都有在配合別人、都有在調整自己,但他不了解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麼?不了解自己所提的條件跟自己不合。簡單地說――就是不了解自己到底需要什麼?

   同樣是經營婚姻,有人相敬如賓、細水長流,從來都不說:「我愛你!我好想你!」有人是天天說:「我愛你!我好想你!」有人打是情、罵是愛,不是冤家不聚頭。

   同樣是受到傷害,有人就懷恨在心,一輩子都不饒恕。有人就能放棄自己要別人盡義務和不饒恕別人的權利,得到內在醫治。

   同樣是父母失和或離婚,有人就無法面對而消沉;有人就勇於面對而自立自強;有人就憤恨不滿而盡做悖逆不當之事。

   同樣是失業或失戀、或喪親或喪偶,有人就奮發圖強,有人就自暴自棄。有人很快就爬起來,有人需要很漫長的療傷止痛期。

 

   同樣是生活,有人天生傾向為自己而活;有人傾向為別人而活;有人傾向為追求新事而活。有人天生沉默寡言,有人天生活潑開朗,有人惟恐自己消失在宇宙中;有人巴不得消失在宇宙中。有人天生個性消極、悲觀、憂慮;有人天生積極、陽光、燦爛。有人非常說不得,有人謙卑受教。

   有人身強力壯,有人體弱多病;有人悖逆頑梗,有人純真柔軟;有人剛強壯膽;有人軟弱無能;有人聰明機智,有人愚昧無知;有人樂觀上進;有人開朗豁達,有人多愁善感;有人自甘墮落,有人自立自強;有人很容易靠主得勝,有人很難靠主得勝;有人善於利用時間,有人總是虛度光陰;有人會把握時間、環境和機會,有人卻總是坐失良機。

   有人天生老么個性很會撒嬌,有人天生老大個性很有責任感;有人天生愛管閒事、愛聽八卦、愛散佈不實謠言;有人愛撒謊,唯恐天下不亂,見不得人好,好逸惡勞、好宴樂、愛慕虛榮、貪愛錢財、競爭比較、嫉妒紛爭、愛掌聲、愛現、愛舞台、愛世界、體貼肉體、受不了委屈、吃不了苦,只會製造問題、只會發現問題,卻解決不了問題。

   有人忠厚老實,吃苦耐勞、安貧樂道、不說謊、勤奮節儉、淡薄名利,擁有無虧的良心、清潔的愛心、無偽的信心,為主而做、為主而活。有人很容易捨己、順服、下寶座,很容易治死老我,有人很難捨己、順服、下寶座,很難治死老我。有人天生有愛心,有人天生只想被愛,不肯長大。

   有人是預定得榮耀的器皿,有人是預定遭毀滅的器皿;有人聞了基督馨香之氣就活了,有人一聞就死了。當主再來之時有人預定被提,有人預定被撇下。

 

   總之,一樣米養百種人,你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式對人,你不能因為你坦蕩蕩、問心無愧、很好心、很誠實就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一條腸子通到底,"英雄不改其本色"冒失突兀不知別人的感受到極點,你是坦然無懼、頂天立地、無虧天地,但別人可是怕了你,能躲你多遠就躲你多遠。有一句話說很非常生動:「不要好心做壞事。」真的千萬不要好心卻做了壞事。

 

   至於我們自己是屬於哪一款?別人是屬於哪一款?我們要能分辨和歸納。我們要充分了解自己,努力了解別人。誠如林弟兄之所言――「做為其中角色者,又是否清楚自己的特點、特性、能盡  神給的本份?如何將  神賜給我們的特長【極效化】,不是集笑話,是發揮至極至的效率。

   這是一個艱巨的功課,我們是多重角色是父親、母親,是兒子、女兒,是學生、老師;是主管、是部屬;每一次的切換都要恰如其分才行。」

 

   若不了解自己,又不了解別人,則一片混亂。不但無法將  神所賜給我們的特長「極效化」,還真的是會「集笑話」,甚至會讓天下大亂。

 



 

   牧師生前也一再地教導我們務要捨己、順服、下寶座,治死老我到流血的地步;凡事當面說清楚講明白。師母也分析了一個人不敢跟別人當面說清楚講明白,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他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傷害他的人。

   二、因為他把對方當成了提摩太後書三:1~5所提之無法可治、不仁不義的褻慢人;所以這等人他都躲開了。

   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箴九:8~9】

   三、因為他看盡了週遭的生態環境,知道人人都還說不得;他很擔心一旦和對方當面說清楚講明白,就撕破臉了,不知往後要怎麼相處下去,所以他不敢講。

 

   無論基於什麼原因,都令師母覺得放心不下。因這代表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表面相安無事,心中卻滿難過的。到目前為止神之子體系全體系,幾乎都陷在這種令師母憂心忡忡的光景中。因為若無法改善,整個體系會陷在集體軟弱,無法真正同工、同心、同情、同步、同行的光景中。    師母明白,你們並不是不肯當面說清楚講明白,只是你們真的很擔心對方還說不得,怕一旦撕破臉往後的日子不知如何和對方繼續相處?除非今後可以不再碰面。偏偏不但都在神之子體系,還同在一個會堂聚會,為了避免處境由小尷尬變成大尷尬,只好選擇閉口不言。    雖然師母知道你們的難處,但師母還是不得不告訴你們――    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凡事說清楚講明白,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為何主耶穌如此教導: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太十八:15~17】

 

   其實主耶穌這段教導有一個重點,就是――不要擔心對方說不得,一旦對方屢勸不聽、死不認錯,撕破臉之後,就把他當外邦人和稅吏一樣。意思是――他已經不是主內肢體了,他就不用來教會參加聚會了,所以不用擔心,以後會在教會碰面,不知要如何相處。

   師母知道,在你們週遭有許多弟兄姊妹都是非常說不得的,因此誰也不敢向誰當面說清楚講明白,所以大家的日子都過得很辛苦。能真正同心合一、志趣相投、無所不談同為  神國打拚的人還很稀少,大家的想法、看法、作法,對事情的切入角度都各不相同,坦白說還真的無法同工、同心、同情。若不是因為大家對  神藉著牧師所傳的真道很認同;若不是大家一提到牧師就很有同感,我想大家早就說再見了。

   雖然大家還能因一起認同牧師而一起聚會是不幸中的大幸,雖然大家都非常珍惜在主裡的這份極寶貴的團契,但卻總是處在「既相愛又怕受傷害」的尷尬小心中,深怕一不小心就把事情搞砸了,深怕得罪人被報復,於是日復一日不得釋放。彼此之間的嫌隙就越來越深,大家就越來越遺憾和無奈!

 

   所以至目前為止,本體系大多數的人是無法做聖工的,本來互為肢體應該緊密結連,各按其職各人照所得的恩賜發揮所長,無所不談、互為知己、相輔相成力拚聖工的,無奈卻因身量不足,彼此傷害,一直停留在療傷止痛的階段,無法一起力拚聖工。    面對這個令全體系停擺無法運作的嚴重問題,有人是保持沉默、無能為力;有人是採取不理不睬無法合作;有人是隔山觀虎鬥,只求明哲保身;有人是忍氣吞聲,只求退一步海闊天空;有人是得過且過,只求相安無事;有人是暗自流淚,默默療傷;有人是天天禱告仰望,求  神施恩憐憫;有人是心懷不平,逢人就說,只想從他人之處取得同掛感,卻鮮少人有勇氣敢跟當事人當面說清楚講明白。    所以師母不得不重述,大人與小孩最大的不同是――小孩甚至比大人還聰明,但小孩子就是受不了委屈,吃不了苦,負不起責任;會製造問題,會發現問題,但是不會解決問題。聖經已經非常清楚明白地告訴了我們,要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各樣問題,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凡事當面說清楚講明白。    師母相信這句話大家都會背了,但是就是行不出來。這現象使師母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不樂見的事實――師母只能面對現實地承認――目前本體系充滿了說不得的褻慢人,以致人人自危大家不敢說真心話,免得受到惡人的報復,一旦結下樑子就死定了。於是一個充滿了褻慢人的神之子體系,就成了「肥山羊集團」――

 

   我的羊群哪,論到你們,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在羊與羊中間、公綿羊與公山羊中間施行判斷。你們這些肥壯的羊,在美好的草場吃草還以為小事嗎?剩下的草,你們竟用蹄踐踏了;你們喝清水,剩下的水,你們竟用蹄攪渾了。至於我的羊,只得吃你們所踐踏的,喝你們所攪渾的。」【結三十四:17~19】

   但莫忘了,本體系是由  神居首位掌王權的體系,  神說――

 

   我必在美好的草場牧養牠們。牠們的圈必在以色列高處的山上,牠們必在佳美之圈中躺臥,也在以色列山肥美的草場吃草。主耶和華說:我必親自作我羊的牧人,使牠們得以躺臥。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只是肥的壯的,我必除滅,也要秉公牧養牠們。」【結三十四:14~16】

   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在肥羊和瘦羊中間施行判斷。因為你們用脅用肩擁擠一切瘦弱的,又用角牴觸,以致使牠們四散。所以,我必拯救我的群羊不再作掠物;我也必在羊和羊中間施行判斷。我必立一牧人照管他們,牧養他們,就是我的僕人大衛。他必牧養他們,作他們的牧人。」【結三十四:20~23】

 

   莫忘了,信實、慈愛、憐憫的主,早已把我們安置在全世界最佳美、最豐盛的草場下,由  神親自藉著祂所膏立、合  神心意、尊主為大的末世首位使徒――我們的牧師來餵養。全世界再也沒有像我們這麼蒙恩、蒙愛、蒙福的屬靈嬌兒了。    按理,大家應該非常會解決問題才對,無奈正好相反,因為到目前為止有很多人還不想長大,只想當小孩,不想負責任,不想捨己、順服、下寶座,不想治死老我,不想攻克己心,叫身服我;只想坐下吃喝起來玩耍,只想被寵、被溺愛,只想吃餅得飽,只想闔家平安,根本不以  神的事為念,不以基督的心為心。    不是高雄總會不出面解決問題,師母常說要高雄總會出面解決問題很簡單,把發生問題的人找過來,對這個說一說,對那個加以提醒,若不聽勸就把他當外邦人和稅吏就行了,今後死不認錯的人就不必來聚會了。但大家不要總是一直停留在幼兒的階段,一發現問題就只懂得找爸爸、媽媽出面。    有一次在電話中師母如此告訴一位姊妹,我說:「當妳的孩子還小的時候,被人欺侮之時,他一定是回家哭訴說:『爸爸有人打我!』『媽媽有人欺侮我!』於是家長就出面幫孩子解決問題。長大之後,他就懂得如何面對問題,懂得自己出面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    當他充滿人生歷練之後,他不但會解決自己的問題,還會幫父母親出面解決問題。若有人欺侮他的父母親,他會挺身而出捍衛雙親,不是嗎?」    她很欣慰地說:「是呀!師母,我的孩子從小就很會解決問題,不用我操心。我的外孫女,從小就很會解決問題,讓我很放心!」    我說:「所以妳很得安慰,不是嗎?牧師、師母也是如此,如果你們很會解決問題,我們也會深得安慰!我們也才放心。師母不是不知道你們的光景和處境,正因師母知道,所以師母必須配合  神的進度,讓你們按著  神所賜的時間、環境和機會,學習解決問題,不能總是像長不大的『遲緩兒』那樣,不會解決問題。    師母在世的年日有限,我不知還能陪你們多久?師母回天家與牧師永相聚的時間一天比一天近了,所以我不能只給你們魚吃,我必須儘快地教妳們如何去釣魚。所以許多時候師母必須忍住,師母不能插手去管你們的事,必須讓你們有足夠的時間,按著主耶穌的教導――凡事當面說清楚講明白,之後,若有人死不認錯,高雄總會才能出面調和。」

 

   願賜平安的 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帖前五:23~24】

 

   牧師生前常引用這段經文告訴我們――  神從億萬人中揀選我們來到神之子體系,只要我們有唯願的心,信實的  神必親自使我們全然成聖,這是無庸置疑的。不是  神的話無效,問題是出在我們身上――就看我們是否有唯願的心。


   感謝  神只要我們有唯願的心,  神就必及時幫助我們,最近這些日子終於有人鼓起勇氣,願意「凡事當面說清楚講明白」踏出了彼此努力溝通的這一步。每一個過程都是非常寶貴的。希望大家看了以下珊瑚姊妹所作四篇一系列的專題分享之後,會覺得滿有希望的,無論如何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莫忘了我們要一起加油!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朱虹恩牧師曾於1986年蒙 神揀選、奉 神差遣到以色列主耶穌禁食的曠野禁食四十天(前二十天不吃不喝;後二十天只喝水),蒙主賜下啟示,奉 神差遣至世界傳揚如何預備主基督再來與聖徒被提奧秘。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訂閱神之子體系啟示信息

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提摩太後書 二:12》

  • 神之子基督教會Youtube
  • 神之子基督教會Podcast

本平台為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唯一官方授權運營
Copyright © 2022 SOGChurch (財團法人神之子基督教會)

bottom of page
DMCA.com Protection Status